咨询中心

赴美就医10年,他记下自救实录希望帮到更

发布时间:2025/3/18 13:26:51   
<

原创搜索下载一条一条

十年前,

43岁的师永刚确诊肾上腺皮质癌,

一种万人才有1人确诊的罕见病,

被判活不过一年,

国内寻医问药无果后,

他远赴美国治病。

在10年的治疗过程中,

他共历经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

4次急诊、6个周期的放疗,

目前,已将近4年疾病稳定,

再过1年,他便能实现临床治愈,

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奇迹。

师永刚是作家,资深媒体人,

今年7月,他写成《无国界病人》一书,

不仅包含他本人抗癌的所有故事,

也是一本关于无国界癌症治疗的指南,

国内的医生,

更视他的经历为“罕见病治疗样本”,

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帮到更多人。

撰文:张雅兰

责编:倪楚娇

一周前,凌晨两点半。师永刚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对方不知道他在美国休斯敦。打来电话是因为自己有个朋友的父亲罹患直肠癌,想要向他咨询治疗的相关问题。

师永刚觉得惶恐,自己虽然是癌症亲历者,但是也不敢随意给他人意见。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他害怕耽误别人的病情,只能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自从今年7月,《无国界病人》这本书出版后,师永刚已经陆续收到了几十个人的微博私信、电话问询。

他仿佛一夜间成为很多绝望癌症病人的救命稻草。

打来电话的人已经没有别的出路,只一心觉得,既然一个被医生判定活不过一年的人已经存活10年,那他一定有方法。

生病前,师永刚是《凤凰周刊》的主编

每天加班工作到深夜是常态

10年前,师永刚确诊肾上腺皮质癌。一种极其罕见的癌症。万人当中会有一两人确诊,早期就可能扩散,确诊后很少有人能活过半年。

当时,师永刚还在《凤凰周刊》做主编,在一次普通的体检中,他得知了这个噩耗。

确诊癌症后,师永刚一度感到困惑。

他曾经是军人,十几岁入伍,后来在西北的部队做新闻干事,军营锻造打磨人的意志,单看体能,虽算不得佼佼者,但也绝对比一般人强悍许多。

即使后来参加工作,师永刚也坚持每天6点准时起床,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游泳1小时,没有不良嗜好,身体怎么会出状况?

但作为杂志主编,工作和生活界限模糊,找选题、改稿、校对,熬夜构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如果赶上杂志进印厂前的一晚,甚至要守到凌晨5点。他专注于工作,从没觉得这是个问题。

“就像上了高速公路,根本停不下来。”直到,癌症找上了他。

年1月,在北京做完手术后

师永刚去西双版纳休养了两周

确诊后,医院做了手术,三个月后去复查,原发病灶切得很干净,没有任何复发,但双侧肺、L4椎体和左腰大肌、肝部分别有发散性转移。

转移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手术条件,下一步怎么办?当时肾上腺皮质癌只有一种药物被批准使用:米托坦。但由于国内没有进口,找药,一度成了最大的难题。医院对面的新特药药店也没找到,又一连跑了几家药店,依然没有。

多个渠道询问无果,他向一个在某跨国药企供职的朋友L抱怨:一个已经上市四十年的药,已经过了专利期,为什么国内买不到,国家也不批这个药进口?

“肾上腺皮质癌这种超级罕见病,每年累计确诊人数也就一万人。但米托坦在中国上市需要24个月的申请期,并且重新进行临床试验,试验合格大概需要5到6年。如果进入医保,可能需要更久。”L回复。

在国内,即使加上所有病人的用药,也无法收回成本。自然也就没有药厂愿意进口。因此,中国的罕见病也被称为“孤儿病”,这救命药就是“孤儿药”。大多数罕见病患者就像孤儿,走到这一步已是绝境,只能放弃。

“在14亿人口的国家,患有罕见病的人至少也有千万,这部分人怎么办?”师永刚无奈。

药品难寻,师永刚没有放弃,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加入病友群,终于联系到代理商,与地下药代接头买药。

一天之内,师永刚跟着药代不断更换的地址,在北京街头、胡同来回窜,最终以元的高价买到一瓶宝贵的救命药。虽真假难辨,为了救命也得吃。

后来他还托在美国的前同事小丁买米托坦。不过在美国买药需要处方,到底是不方便的。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外景

国内没药,医生已经无能为力,如果继续在国内治疗,可能活不过3个月。师永刚萌生了去美国看病的想法。本能的渴望驱使他愿意做任何尝试,甚至是冒险。

“我的脑子里只环绕着三个字:活下去。”

师永刚咨询了医疗中介和在纽约的朋友,最终选择了位于美国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里几乎拥有全美所有的新药临床试验,可以用到最新的药品。师永刚卖掉了深圳一套房子,忍痛将刚刚一岁的女儿留在国内,和妻子两个人远赴他乡。他也没想到,这场艰辛的抗癌战役,足足打了十年。

当时,他已看不到希望。“我只是一个绝望的病人,一个只能最后一搏的病人。”

去美国治疗是一场赌博。不仅无法预知结果,还需要一大笔资金。

但师永刚早就赌过自己的人生。年,他曾毅然离开军队,去大城市工作,成了一名杂志编辑。“那时候我是一个少校,旁边是中校,对面是上校。我们桌子挨着桌子,接下来10年,就是在这个房间里挪来挪去。我不甘心。”

师永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8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