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优势 >> 心理咨询理论假设人要对自己的想法感受
理性情绪行为心理咨询有一个治疗假设,这个假设可能对其他心理咨询理论同样适用:人们可以选择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感受,尽管存在社会上、生理上,个人内在习惯上的限制,但是通过一定的努力,人们可以极大的改变自己,获得选择的自主权,选择的可能性是负责的前提,有了选择的可能和自由,人才可能对自己想法、感受、行为。
当第一次在心理咨询的书上看到人要对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负责,我立刻想到了责任,想到对别人负责,感到要对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负责很奇怪,难道以前没人告诉过我要对自己的这些负责吗?回想了一下小时候,应该是父母告诉过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没有听进去也没多深刻的印象,同时事实上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也是父母在负责处理善后而不是由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那么了解这个假设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人们不能选择如何思考、感受、行动,那么陷入痛苦困扰的人就很难摆脱困扰从痛苦中走出来,如果一个人不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想法、感受、行为负责,而是怪罪别人,是别人造成了自己的痛苦,或者依赖别人,让别人负责,让心理咨询师或亲人负责解决,那么有可能摆脱痛苦困扰吗?人说心病要心药,而且必须是通过自己努力给自己医治才有可能相对彻底的治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种心理咨询理论是否能起作用,除了取决于心理咨询理论和其配套的技术方法本身,也取决于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态度,两者都要努力,还要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心理咨询要考虑在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产生良好的感觉”,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也要“刺激来访者让其痛苦”,要“感觉和实效”并重,一味地顺应来访者是对来访者不负责任,那些总是顺应来访者感受的心理咨询师最终有很大的可能会推卸责任,把实效不佳的责任推给来访者。
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要得到好的结果实施者本人必须努力,而且整个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挫折,会犯错,会感受到痛苦,需要实施者具有一定的勇气、意志力、灵活性和对痛苦的耐受力,那么作为心理咨询活动中的来访者也不会例外,想舒舒服服的不努力少努力就想摆脱心理痛苦困扰基本上就是在做白日梦,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