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优势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订阅“恒杉”,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
分享:恒杉(ID:gh_a80ed55ed)
编辑:小杉
—1—管理的世界是灰色的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赤橙黄绿青紫蓝。这个世界还有黑、白和灰。而灰,是世界的底色。如果以黑色为基准色,则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灰色的: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体平均灰度为18%。灰色,就是指纯白、纯黑以及两者中的一系列从黑到白的过渡色。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不能变成白,白也不能变为黑,但灰融合了黑与白,黑与白融合,就是灰。换言之,黑与白是两个极端,在黑中增加点滴的白,就是灰;同理,在白中增加少许的黑,就是灰。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就是灰,即由介于黑白之间的不同灰度构成灰色地带。灰色不像黑白色那么张扬,那么鲜明。不动声色的灰比黑与白更隐蔽,更内敛,更朦胧,更低调,更富弹性,更具内在的力量。灰度,就是灰色的程度。灰度最高相当于最高的黑,就是纯黑。灰度最低相当于最低的黑,也就是“没有黑”,那就是纯白。《黑天鹅》书中指出:平均斯坦(斯坦---指国家,笔者注)与极端斯坦主宰着人类长期的认知水平。在现实中,人类把这个多元的缤纷世界同样割裂为“白斯坦”与“黑斯坦”,往往忽视还有一个真实的“灰斯坦”的存在。人类的认知把“灰斯坦”隐藏起来了,我们犯了“过滤性选择错误”,选择了两个极端,而忽视了灰色世界的存在。人类在观察世界时,受到儿童期教育的影响,在世界观里更多是对黑与白、是与非的区分,灰色被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如《声律启蒙》中通篇都是“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黑对白,是对非,没有灰。人在观察自身世界时,同样使用的一分为二的世界观,情与仇,爱与恨,恩与怨,善与恶,悲与喜,合与分,荣与辱,福与祸,利与害,勤与怠,都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标准,我们并以此为行为标杆来改造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的地方就有黑白。我们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简化并固化了自己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即非黑即白,黑白两分的极化思维,凡事皆分是非,凡人皆辨好坏,凡物皆判好恶,不管青红,只管皂白。老司机都知道,夜间行车有一个定式:开车走灰不走白,见黑停下来。原因是,灰色是正常路面,白色则是前方有积水的路段,而黑色则代表了坑洼甚至是断层路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因为个人存在着认知误区,存在着认知偏差。观决定行,世界观决定行动力。但观必须正确,不能仅仅局限于表象,必须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与领悟。在组织管理的世界里,其真正的底色同样也是灰色的,而不是任意取舍的非黑即白。管理的本质就是基于人性的,当你去除人性的表象,去注视人性的本真时,它所呈现出的必定是灰色。正如在《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一书所提出的:企业组织已经不是“复杂”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各个要素都是不确定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而其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系统中,采用极端的、假设的、抽象的或二分法的方法,是难以洞察问题的本质,更难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管理的世界里,管理者遇到最多和最困难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大量的混沌与迷茫中的“多难决策”,以及由“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灰犀牛”引发的不确定性。依赖习惯惯性的两者相比取其轻,或者高中低或上中下的选择,是无法应对复杂系统中的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灰度观为我们观察、洞察和把握这个灰度的管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灰度也是同样也是财富创造的价值体系,灰度也是强大的生产力。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管理哲学与灰度管理理论的基础或科学依据或许就基于以上的客观现实。—2—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观,是思维方式,也是方法论,概言之,三者构成了任正非的灰度哲学。他以此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并付诸于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纵观华为三十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观察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不难发现,其灰度理论是贯穿始终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与方法论。任正非的灰度理论集中体现在年1月15日的发表的《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中:“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以华为为平台,任正非将其付诸于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指导华为的成长与发展,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实践”。而华为的经营发展实践,也验证了任正非灰度管理理论,丰富与完善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需要说明的是,灰度管理理论并不是任正非近几年提出来的,灰度正式出现在任正非的思想体系中,大致是在年左右。在《华为公司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任总就多次阐述了其灰度的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任正非首次提出了:“我的思想是灰色的。”其后,他的灰度管理思想伴随着其管理实践日渐丰富与完善。在年1月15日在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所做的题为《开放、妥协与灰度》的讲话,则完整地诠释了其灰度管理思想体系。其后在年3月的讲话,年在《干部要担负起公司价值观的传承》一文中再次出现。任正非也提出了灰度管理理论生成的重要途径,这就是:●第一,开放。灰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体系,这是灰度管理的前提;
●第二,妥协。妥协是打破极端思维的利器,这是灰度管理的手段;
●第三,宽容。宽容能够拓展灰度的空间,这是灰度管理的方法;
●第四,自我批判。自我批判能够提升灰度思维的水平,这是灰度管理的途径。
正如任正非所说:“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任正非的灰度理论或称灰度哲学,主要面对的是“灰度领域”或“灰度地带”中的“灰度问题”,目前流行的“黑天鹅”、“灰犀牛”与“蝴蝶效应”即是灰度问题。可以讲,任正非的灰度理论为我们解决灰度领域中的灰度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管理哲学与方法论体系。在此有三点需要说明:首先,把任正非的这套管理理念与管理体系称之为“灰度管理理论”,而不是“灰度管理哲学”,原因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自称或被称为“哲学”的太多,也太容易被人遗忘。其次,其灰度管理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内部有着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而完成这一理论是基于其人生的阅历和管理华为三十余年的思考与实践,当然也包括华为员工的集体智慧。再次,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论基于功利性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来自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升华,因而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任正非的灰度管理体系任正非的灰度理论或称灰度管理哲学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以灰度看待人性;以灰度看待人才;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以灰度看待未来;以灰度看待企业的治理;以灰度看待企业中的关系;以灰度看待企业的治理;以灰度看企业成长;以灰度把握经营管理节奏;以灰度看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实施;以灰度洞察商业环境。1
灰度看人性,良匠无弃材
以灰度看人性,就必须摒弃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一分为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任正非提倡:“我们真正的干部政策是灰色一点,桥归桥,路归路,不要把功过搅在一起。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如果说任正非是“人性大师”,那么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无疑是基于灰度理论的。又如,真积极与假积极又是黑白两端,任正非在两端之间建立了无限的灰度:“我们不要排斥假积极,关键在于他过去的行为和今天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我们的需要。假积极一辈子,那就是真积极。”真积极固然值得肯定,假积极亦值得同情,假亦真,假亦灰,就有了无限的空间。2
以灰度看待人才,不拘一格识人才以灰度来看,人力是一种资源,管理者与管理的使命就在于激发人的正能量,抑制人的负能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实现公司的目标与战略。任正非明确指出:“公司要宽容‘歪瓜裂枣’的奇思异想,歪才、怪才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们从战略眼光上看好这些人。今天我们重新看王国维、李鸿章,实际上他们就是历史的‘歪瓜裂枣’。我们要理解这些‘歪瓜裂枣’,并支持他们,他们可能超前了时代,令人不可理解。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梵高、这个时代的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任总多次强调“我们的改革不能左一回,右一回,然后这被伤害的人,那被伤害的人,其实被伤害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人。为什么呢,他们一定有非常多的缺点,但是他们也有非常多的优点。我们不能教条主义。什么叫完人,刚出生的小孩就是完人,无所作为的人就是完人,我们认为这个社会,我们公司不需要完人,我们需要能做出贡献的人。”这与近期他倡导的“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都是其灰度价值观的体现。3
以灰度培养与选拔干部,宽容歪瓜裂枣任正非把灰度作为干部的领导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做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他认为:“开放、妥协、灰度式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如何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黑和白永远都是固定的标准,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领袖就是掌握灰度。”他所提倡的砍掉高层的手脚,实际上就是让高层管理者把握灰度观,形成灰度思维,并以此洞察人性,在混沌中把握方向,理性地处理企业中的各种矛盾与关系。在处理犯了错误的干部时,他也一直采用灰度的方式处理,在明处高高地举起拳头,在私下轻轻地放下安抚,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放任从容,对事旗帜鲜明,对人宽容妥协。对干部的灰度,核心在于如何看待其成功与失败,成者王与败者寇是极端,任总的灰度在于,让干部在成功找到失误,在失败中寻求教训。正如他所强调的那样: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中爬起来的人是圣人;不要做完美的英雄;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失败中也有英雄。4
以灰度洞察未来,方向大致正确就是灰度面对黑天鹅,面对灰犀牛,面对蝴蝶效应,即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未来有阳光灿烂,也有急风骤雨,既不左倾冒进,也不右倾保守。有灰度,方能视野开阔,把握不确定性,看清未来的方向,认清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实现“方向大致正确”(大致正确是正确的一种,外界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