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优势 >> 00后最想填的高考志愿是心理学精神心理专
全国各省市陆续公布高考成绩,填报志愿工作即将拉开帷幕。分数是基础,志愿是关键,不同的选择会对考生的人生轨迹造成巨大影响。
作为一名精神心理科医生,有很多家长问我,“何医生,孩子说想学心理学,您有什么好建议?”
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总体来说我建议这些孩子一定要慎重。为什么?因为大家想象中的心理学和高校里的心理学专业有很大不同。
还有,现在学心理学并不好找工作。
01、学心理学专业的4个“坑”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00后”最感兴趣的十大理工专业之首就是“心理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是它?北师大考试与评价中心主任刘嘉说,这或许是受到近几年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各种专业题材的影视剧、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以及喜欢程度。”
这些“00后”可能认为心理学既神秘、又强大,能令自己看穿别人的内心,能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惑,获得成就感和可观的经济收入。
然而,高校的心理学并不完全是这么一回事,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大学的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很多基础课程,比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主要是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并不如影视剧、文学作品讲的那么生动有趣、富有应用性。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比如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等。这些科目偏理科,相对枯燥、难懂,含有大量数学原理。理科学不好的话,这些科目可能非常难啃下来。
也就是说,很多人以为的心理学就是研究别人心里想什么、怎样可以改变别人的心理,怎么解决别人的心理困惑和苦恼,但在高校课程中这些都很少涉猎,最多是蜻蜓点水。当提及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时,一般介绍的也是比较传统、低效的心理治疗流派,可能仅出于介绍历史的目的,而不是让学生去学。
所以很多选了心理学的学生本来雄心壮志,上了几节课之后就傻眼了,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
基于这样理论和基础的学科设置,找工作时自然就难对口了。据麦克思公司(国内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专业公司)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心理学专业多次出现在“红牌”或“黄牌”专业,也就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来说,高校心理系的就业方向比较窄,集中在教育行业、心理健康和咨询、人力资源这些方面。可对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来说,这些领域能提供的对口职位很少。
就算是新兴行业心理健康产业,新兴虽然意味着有前景,但也意味着仍未成大规模。虽然优秀人才仍然缺乏,但总体上缺口较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统计过该校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除了升学、出国、灵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外,真正签订劳动合同的大约仅有44%,共96人。
仍未成气候的心理健康产业无法容纳那么多毕业生,学心理的最后不干心理,这是普遍现象。有数据显示,大部分人从事人力资源、行政助理和销售工作,只有不到7%当了心理咨询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组数据,年到年期间,人社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培养了万咨询师,而最终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认证的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和助理心理咨询师大约有人。
这一方面反映出通过人社部考试培养出的心理咨询师水平参差不齐,优秀人才较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就算毕业生如愿找到了对口的工作,从事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他们很快会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派不上用场。
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本身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实操技能,学心理学不代表能解决别人的心理问题,可能连自己的都解决不了。经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培训、实践练习、督导辅导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而且,很多心理咨询培训课程价格高昂,前期投入高,回报慢,这需要毕业生的家庭有较好的经济能力,经得起耗。
市场上的心理培训机构也良莠不齐,若不加强识别,一不小心就走了弯路。钱白花了,也没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巧。我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就踩过不少坑,用金钱买了不少教训。
如果找不到正确方向的话,这些当初对心理学充满热忱的学子不但没有实现梦想,也未能促进国内心理学的发展。最大的获益者可能是搞心理培训的机构。
02、如果真想学心理怎么办?
如果考生执意想学,非选心理学不可,那父母要引导孩子理性分析,设想好可能出现的情况,甚至是最坏的情况,然后在这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路线图。
父母可借用5W1H分析法,即从原因(Why)、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方法(How)这6个方面引导孩子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Who”,想学习心理学的人,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父母要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天赋,判断孩子是否真正适合学习心理学专业。
上面提及心理学基础课程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有趣,涉及到统计和测量部分时还需要较好的数学功底。对于这些情况,孩子能不能接受和适应?父母甚至可以买几本高校心理学课程让孩子先感受一下。
“Why”:为什么想要学习心理学,这是最关键的。
可能很多考生对这个问题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是感兴趣呗!”
从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所谓兴趣,是指一想到某件事情就感到开心、愉悦。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正性情绪的条件反射。孩子对心理学的兴趣是如何形成的,父母一定要摸索清楚。
像上面讲过的,有些孩子曾受到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对心理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为学了心理学就能知道别人想什么;
有些孩子接触过哲学、艺术、心理学的书籍,感受到心灵世界的无穷奥妙,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有的孩子有强烈的同理心,他们看到抑郁症患者非常痛苦,深感同情,便产生了信念和梦想,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帮助他们。
对于这些原因,父母一定要给予解释,孩子想象中的心理学与高校里教的几乎完全不同。想深谙别人的心理、解决别人心理问题并不是读个心理学就能实现的,要做好非常长远的准备。
还有一些情况更值得父母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