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优势 >> 给社恐们的破冰实操聊天话术
本书作者弗来明,是美国西北大学语言沟通障碍学博士,曾从事专业治疗多年,帮助那些被诊断为沟通障碍的心理疾病患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弗来明发现,自己的治疗方法,对那些缺乏语言沟通技巧的平常人也有用处。于是,他就进行了一下事业规划,逐渐转型为一名专业从事沟通交流教育的培训师,还被多家“世界强”企业聘为沟通顾问。而这本《“没话找话”指南》就是他结合三十年从业咨询经验,为那些想提升自身沟通技巧的普通人所撰写的“闲聊”秘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可实操的小贴士和技巧。
首先,可能很多人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闲聊呢?在本书开头,作者弗来明就说了,闲聊本身存在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本身一样长。在远古社会,这种沟通可是事关每个原始人生死的大事,通过语言沟通,我们的祖先可以借助本能,结合沟通的内容、语音语调和面部表情,来迅速判断,对方是不是“自己人”:他对自己是善意还是敌意;是能可以合作,还是要提防他对自己突然动手。这种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本能有多强呢?甚至一岁不到的婴儿都能根据听到的声音来辨别说话人和自己的关系,如果说话的不是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熟悉的家庭成员,那么婴儿马上就会产生警觉。同样,今天的我们,在闲聊中,可能也会通过对一些信息的分享和评价,来判断,对方是不是和自己三观相符,而价值观相对比较一致的人,即使比较陌生,也更容易产生一种亲密感,提升合作共事的意愿。
除了辨别敌我,确认对方身份,闲聊在人类进化中起到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交流信息,促进合作。为了证明自己这个观点,弗来明建议大家去读读著名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的《梳毛,八卦和语言的进化》。邓巴在这本书里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那就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独一无二的语言能力。而人类的语言能力之所以能持续进化,就是为了增进社交关系,进行劳动合作。从人类诞生的时代开始,坐在一起畅聊八卦,就是一种最快捷灵便的社交形式。通过信息分享,我们的老祖先既可以快速分辨敌友,对合作伙伴的可靠性有一个基本判断,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推销包装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应付更多的社交对象,描述更丰富的外界事物和自我感受,人类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就逐渐提升和迭代了。
弗来明强调说,虽然时过境迁,人类已经身处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但闲聊,依旧是一个能够让我们快速与他人拉近距离,建构一个身份共同体的有效手段。在本书中,弗来明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各种沟通比作食物的话,那么闲聊就是豆腐:易于消化,随处可见,善于从搭配的食材中汲取不同的风味。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还对闲聊表示抗拒呢?弗来明一针见血地分析说,我们讨厌的闲聊,主要集中在社交场合,与陌生人的“破冰”式闲聊。我们之所以在遇到陌生人时,感到紧张与不适,正是因为根植在我们基因中的本能,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友善,和自己是否属于一个共同体。
所以,和陌生人开始闲聊,就在我们内心深处造成了一种矛盾和煎熬:一方面,是社会礼仪的规训,要求我们必须表现得热情有礼,友善开朗。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生物本能又在拼命大喊“小心!这可能是个敌人!”
如此一来,有很多人就因为这种内在纠结,害怕在社交中因为应对不当,发生尴尬,而变成了“社恐”。弗来明就说,不要紧,闲聊本身就是治疗“社恐”的良药。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我因为社恐,而不敢和陌生人闲聊,现在你又说闲聊能治社恐,这不是陷入死循环了吗?
说到这里,就又要提到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暴露疗法”就是循序渐进地,长期和自己恐惧的事物进行接触,让恐惧反应慢慢减弱,实现情绪脱敏。所以,对于社恐患者来说,一种比较稳健的练习方式,首先是独处的时候,自己在脑海中复盘那些你所见到过的社交达人是如何闲聊的,并逐渐把主角替换成自己。然后,你先和自己身边熟悉的人闲聊,感觉效果提升,自己也变得轻松自如之后,再慢慢通过他们的引荐,结交一些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弗来明说,一个人所拥有的某项技能水平,大概是身边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社交闲聊也不例外。所以,你如果想切实提高自己的闲聊水平,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不再害怕与陌生人沟通,勇敢地走出自己现有的社交圈。
解决了动机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操的技巧问题了。作者弗来明就为我们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列出了那么几个重点。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警惕一个错误的闲聊沟通习惯,那就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弗来明说了,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没有办法通过闲聊去了解对方,也无法营造一种恰当的沟通氛围。所以要迅速拉近关系,必须时刻记住,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