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心理动机每一天都应该是世界自杀

发布时间:2024/8/28 13:01:31   

自杀不是罕见的现象,可在大家的生活中,却不太会主动谈起这件事。

遗憾的是,意识到了解自杀的重要性,往往都是在遗憾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之后。

尤其是,当自杀这件事,发生在一些“意想不到”的人身上的时候--

“ta这么好的条件,不如ta的人多了去了,这么突然这么想不开?”

实际上,冲动之下实行的自杀,只占较小的部分,很多自杀的人在真正执行自杀行为之前,都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策划、酝酿、准备的过程。而自杀行为背后,通常有着复杂的综合原因,这些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迹象,以下是6种常见的心理动机,需要引起格外的注意:

1·抑郁(Depression)

抑郁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沮丧、痛苦的感觉。有时这种感觉能被看出来,有时则被仔细地隐藏在笑脸之后,有时沮丧状态会和兴奋、激越的感觉交替出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对于抑郁的感受和表现都很不相同,就像是不同种类的沙拉,有相同性质的元素,外表呈现出来的样子却很不一样。

在抑郁患者中,男性抑郁患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四倍之多。

2·绝望(Despair)

绝望可能是抑郁的其中一种表现,也有可能是独立于抑郁之外的一种表现。

研究显示:“没有希望”的感觉,是自杀的主要预警信号之一。(NCBI,)

3·身体衰退(Decline)

很多患有慢性疾病,长期处于身体不适状态的人,对心理援助会有抵触心理,担心自己的痛苦会被忽视(“都是因为这病让你胡思乱想”、“不用担心,养好了病就什么都好了”),或者是被认为是精神疾病,增加病耻感。

一项研究显示:在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中,50%的人曾经因为身体上的痛苦,仔细考虑过自杀的可能性。(NCBI,)

4·失败感(Defeat)“一切都糟糕透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身处于一个充满挫败感、压力巨大的环境,又没有办法逃离的时候,容易出现自杀的念头。(LancetPsychiatry)

5·隔离(Desolation)孤独感、与社会的隔离感、遭遇欺凌、排挤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更常出现在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中。青少年的孤独与隔离,还可能与社交焦虑相关。(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

6·社会群体特征

性少数群体,以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中,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除此之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例如:

对名人自杀事件,做不负责任、没有底线的故事报道;

故意激起群体对立情绪、挑动仇恨的媒体;

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对于经济条件、外貌条件、伴侣条件的“一般标准”(实际上是普通人极难达到的)的宣传;

以及,

泛滥的假鸡汤、假励志故事、虚幻的幸福感(例如,将消费本身与某种价值捆绑)...等等。

的设定,是在告诉每一个人:关心身边的朋友、家人、伴侣。

当你问他们“现在感觉怎么样?”,而对方回答:“还好”的时候,你需要明白,他们可能不是真的还好,“还好”只是经常用来回避谈论感受的一种话术,再多问一句,很多可能造成遗憾的事情,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世界预防自杀日#

编译/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罗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