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改革发展看河南改革激荡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气
□河南日报记者周青莎
“村口一处高压线被风刮得脱落了,十分危险!”10月21日,清丰县大流乡综治中心接到高村网格员的报告,马上联系电力部门抢修,避免了事故发生。
在濮阳,这样的网格化管理已覆盖全市县、乡、村、组四级,个网格都配备了专职网格员,网格服务管理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化运作,社会服务管理触角向末端有效延伸,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群众办事不跑腿。
近年来,全省各地学习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升。年下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分别为93.73%、93.09%,创近年来新高。
年以来,全省大力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三室一厅”,即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治安防控室和群众接待厅,村(社区)综治中心设立矛盾调处室、治安防控室。目前,全省个乡镇(街道)完成建设任务,覆盖率99.4%;个村(社区)完成建设任务,覆盖率98.4%。同时,各地还积极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省划分网格20.6万个,34.7万名网格员活跃在群众身边,成为群众的贴身“管家”。
家住新乡县翟坡镇的王某因宅基地界线问题和邻居闹了十几年别扭。前不久,因一堵院墙,两家差点动了手,王某起诉到新乡县法院。案件转交至诉调对接多元化解中心后,调解员多次实地走访,找到了两家矛盾的症结,并组织双方在一起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两家多年的矛盾得到化解。
在我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帮助了一大批像王某这样的群众。
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形成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工作格局。我省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推进诉调对接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共建成县级平台个、乡级平台个、村级平台个;建成县级诉调对接中心个,乡级工作站个。同时,成立了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5.5万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个,14.9万名人民调解员成为化解基层纠纷的“减压阀”和“灭火器”。全省年均排查化解各类较大矛盾纠纷30余万起,化解率96%以上。
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由衷的愿望。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一村(格)一警”警务模式;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会同省银保监局推广“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治安财产保险,已有个县(市、区)出资万元为群众购买保险。同时,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基层平安创建,涌现出驻马店市“五星乡镇(街道)”“七星村(社区)”“十星家庭”、郑州市“平安细胞”创建工程等一批特色创建品牌。
改革如源头活水,带给基层无穷动能。全省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以不停歇的改革在中原大地激荡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