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关于知行合一与灵性落地分析好

发布时间:2023/3/24 21:03:07   
北京治疗白癜风三甲医院 http://m.39.net/pf/a_4579187.html

你跟心理咨询师讨论的是学术问题,并不是就自己的情况在做咨询。

你把那些书当成了一种知识,认为了解了就可以了。又因为认为知识这种东西是以可以以书本内容来量化的,所以快速读完就变成了目的。

所以还要再回到“知行合一”上来说。

我还想顺便说说与之配套的话题”灵性落地“。

行禅——运动版的“知行合一”有方法

佛教修行方法有”行禅“,方式是要慢慢地行走,感受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每种感觉。脚跟先落地,然后重心向前过渡,再到脚掌落地,脚掌蹬地,迈出下一步。感受脚部接触地面的感觉,感受那个过程中肌肉的发力,与地面的连接,骨关节的运动和变化,呼吸的深入,身体的中立,等等。然后再等待变化进一步地发生。这样走下去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同时因为你的觉察,所以这也是一种”知“,它们称作”知行合一“;另外,知道行禅的方法与实际地去施行它和练习它,本身也是一种”知行合一“。

之所以叫做行”禅“,也是因为那个当下,你的心没有纷飞,只专注在当下,虽然与进阶版的”在“还有一些不同,但毕竟是放下念头,与觉知同在。你已变成一种流动,不再固化,这是动态版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什么是“真知”?

放到阅读心理学书籍上面,确实如咨询师所说,你读来费解不一定是因为翻译得差,而是因为如果以”知解“来学习它,而不是”经历和体验“它,这么一种抽象的学科,以”知解“的方式读就是会比较费力。

尤其是,阅读他给你推荐那种心理学书籍的正确方法不是”快“读”完成“它就对,因为那样你仍然只是”知“,应付考试还行;而应该是读一段之后,发现了问题,就开始在心里下功夫,自己问自己,到底是什么答案,不要积累,等哪天一起解决,是当天就做。放下书,立刻开始。可以在冥想练习时思考这些问题。

比如:”我的冲突是什么?“就去心里找一找。

问题的水落石出如果不经过天长日久的消解,等它有一天豁然开朗是比较难发生的。

一天消解一点点,一天了解一点点,思考一点点,整理一点点,表达和输出一点点,这就是当天你”知行合一“的方式和过程。

转到”灵性落地“这个话题

上三轮发达的那些人,还有特别爱读书的那些人,常常会有很多的灵感和思路在脑海中浮现,我自己就是那种人,但是如果你不抓住它它也就过去了,因为没有把它们”落实到地面上的物质世界中来“。

这也是一种”知“而不”行“的典型。

知而不行就不是真知,知了行不到位也不是“真知”。

所以“心学”功夫才是世间法,特别接地气。把你所知,全部落下去,一件件实践出来,哪怕是表述出来,象我现在这样,写出来,作为一种输出,那也是一种“落地”,因为已经把它们物质化了,不再只是一个念头。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灵性落地”,都能“知行合一”,哦天哪,这个世界进化得该有多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7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