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全省7月8日至7月14日12时累计报告确

发布时间:2023/4/29 17:25:43   

兰州晚报讯记者从7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7月8日至7月14日12时,本次疫情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无危重症病例。

凝聚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

据介绍,7月8日至7月14日12时,本次疫情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例,其中:兰州市52例,白银市3例,陇南市文县1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兰州市例,甘南州夏河县8例,天水市4例,定西市5例,白银市3例,张掖市甘州区2例,临夏州2例,酒泉市瓜州县1例。7月13日0时至7月14日12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7例,均在兰州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3例,其中兰州市55例。

疫情发生后,我省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凝聚起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从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抽调名核酸采样人员、名检测人员和移动核酸检测设备,全力以赴支援兰州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截至7月13日24时,发生疫情地区已排查管控密切接触者人,密接的密接人员人。

科学划定风险区域。我省严格按照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截至7月14日12时,我省发生疫情的地区共划定公布高风险区43个,其中:兰州市25个、白银市4个、甘南州4个、天水市3个、张掖市2个、定西市2个、临夏州2个、陇南市1个;划定公布中风险区53个,其中:兰州市29个、白银市15个、张掖市2个、甘南州3个、天水市2个、陇南市1个、临夏州1个。

切实降低人员流动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经专家组研判,兰州市从7月11日0时起,对主城四区实行为期一周的临时管控措施。此外,为严防疫情外溢扩散,交通部门对离兰人员加强管控,乘火车离兰旅客需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兰州中川机场出港旅客,7日内有兰州主城四区旅居史的需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7日内有其他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旅客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我省加大对“两站一场”、交通卡口、邮政快递等管理力度。

兰州市副市长杨德智介绍,疫情发生后,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入驻兰州高原夏菜市场、张苏滩市场等蔬菜及粮油批发市场统筹调度,确保批发价格稳定,市场安全有序运转。目前,全市蔬菜批发市场日均调入量约吨,库存约1万吨,本地蔬菜日均投放量约1万吨左右,粮油库存可完全保障市场供应。

怎样保障群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浩介绍,疫情期间,省卫生健康委要求提医院不搞“一刀切”,严禁“一关了之”,对符合疫情防控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加强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的配备保障,统筹调度,确保不因疫情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经过核酸检测、流行病学史排查完全排除新冠的感染者后,及时转入相应病区,对疑似感医院单人单间隔离观察和治疗。

同时,努力满足“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我省设置并向社会公布“非绿码”医院,覆盖所有县市区,全力保障“红码”“黄码”人员的就医需求。对中高风险区、集中隔离点患者全部由“非绿码”定点医疗机构承担救治任务,经社区、网格内医务人员评估后确需就医的,除急危重症及其他特殊情况外,由社区工作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安排专车“点对点”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就诊,全程实施闭环管理;对肾衰透析、肿瘤、孕产妇、新生儿、慢性病等特殊人群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开通快速核酸检测通道,优先保障就医;对于慢性病和老年患者,根据病情延长处方用量,开通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减少就医频次,保障用药需求。本轮疫情以来,全省“非绿码”医院共接诊“非绿码”门诊患者人次,住院患者42人次,血液透析患者16人。

此外,我省及时开展线上诊疗和咨询服务。依托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心理咨询等线上诊疗,实现线下患者分流,有效减少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