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第七届ldqu

发布时间:2022/7/7 0:06:17   
全网抖音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m.jpm.cn/article-122749-1.html

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第七届“会见当事人”大赛在明德法学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潘文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指导老师韩晓强;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璇;北京道信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万欣;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秀芳;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晨曦。来自北京市十所法科院校的同学参加了比赛。比赛由林青、段皓晨同学主持。

主持人林青、段皓晨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荣珮首先致辞。王荣珮表示,人大法援始终把法律援助的品牌化、专业化作为发展的方向,坚持以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己任,这在社会利益纠纷日趋复杂的今天,有着重大的意义。“会见当事人”大赛特邀知名学者、律师,以及北京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代表,交流经验,提升技能,旨在推动北京高校法律援助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荣珮

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参赛选手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和组合方式。上半场六位选手为北京林业大学魏青扬、中国政法大学聂千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霞、中央财经大学李林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祝宇婷、北京化工大学朱晨瑜。他们分为三组接待了三位当事人,案件涉及公司赔偿、婚姻纠纷和交通事故纠纷。由于纠纷内容涉及切身利益,当事人情绪激动,状态难以平复,对于咨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参赛选手在安抚当事人情绪的同时,剖析案件事实,理清处理思路。从生活角度出发,兼顾法律与道德人情,帮助当事人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真正地体现了法律既抽象于生活,又与生活相融合的特点。

上半场比赛选手会见当事人

比赛下半场六位参赛选手为北京大学张国佳、中国人民大学吴迪、中国人民大学陈萧宇、北京外国语大学胡书林、中国人民大学杨佳茜、中央民族大学娜荷芽。这六位参赛选手面对投递纠纷、产品质量纠纷和劳动纠纷。由于案件涉及法律知识较为专业,当事人难以完整表述相关证据。参赛选手冷静分析,了解细节,引导当事人讲述纠纷要点,并分析利弊,提出解决方案,逻辑缜密,又充满关怀,展现了良好的法学修养和法律援助者的责任担当。

下半场比赛选手会见当事人

紧张的比赛结束,评委老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

万欣律师从案例本身出发,建议同学们避免过多承诺性表述,要掌握纠纷法律点,透彻分析法律关系,准确把握当事人利益诉求,熟练运用法律。程璇律师提出要注重实体和程序,案例选材要典型,人物要鲜明,主体要多层面叙述;当事人表演上要合理定位,避免话剧式表现,力求突显选手。她鼓励大学生走进律所,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成长进步。潘文军老师指出了规范性的问题,部分小组存在法律问题处理不到位,引导不明确,表达不准确,结论误差等问题,并给予了有效的建议。王秀芳律师表示,希望各位选手以职业标准要求自己,在设计程序、切入主体等方面精细训练。谢晨曦律师从会见技巧的角度出发,建议选手在沟通时要控制节奏,在问题调研清楚之后再给出相关法律意见。韩晓强老师同样在方法上给予建议,认为选手要有专业人才的自觉性,把控节奏,不能怯场;平时应熟悉各类案件的重点和争议,在咨询中迅速主动地抓取信息;表述应留有余地。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刘瑞起

北京道信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万欣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潘文军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秀芳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晨曦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指导老师韩晓强

经评选,中国人民大学吴迪荣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张国佳、中国人民大学陈萧宇、杨佳茜荣获二等奖,其余选手荣获三等奖。第四组咨询员张国佳和吴迪获最佳咨询团队奖,唐晟骞获最佳演员奖。现场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至此,第七届“会见当事人”大赛圆满结束。大赛中,参赛选手们反应敏捷,将平日积累的法律知识投入实际运用,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具体情境考验下,选手们锻炼了实践能力,开阔了法律视野。“会见当事人”大赛为法科生们带来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校际交流的平台,搭建起学识与实战的桥梁,展示出法律学子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志愿者合影留念

文案:温馨、吴佩瑄

图片:网络技术部

编辑:张严心

审核:刘雨祺、乔敏、王荣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