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前景 >> 催收启示录从跑马圈地到价值重构
催收与科技的结合,对于整个金融科技行业都存在着标杆性的启示意义。这对其他苦苦挣扎的风口来说,又有什么理由不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先破自己的局,从而杀出一条血路呢?
对于各种金融创新来说,通过模式、运营、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开拓新的市场是攻,控制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是守。在金融创新的闭环中,催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为金融创新中的未知风险“挡刀回血”,甚至可以说是这一批金融创新企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根据人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国不良资产的规模概有三万亿,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约2.2万亿,P2P现金贷约亿,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约亿
而这个规模,仅仅是官方统计浮出水面的,还有众多未持牌或以“民间借贷”等方式的存在未被统计,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的另一组数据:中国约有万金融从业人员,“其中催收行业从业人员约20-30万”。
目前我国拥有多家业务涉及催收的公司,网络催收企业近个,催收项目近百万个,产业链涵盖传统催收、不良处置撮合、法律咨询等不同节点。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处于底层的“催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前台,人们感受到的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酷炫概念;而在后台,催收仍是这个行业最后一个劳动密集型业务,相伴的高利贷、暴力催收的话题。在互联网的放大下,产生着巨大的社会影响,而这个这个传统而古老的产业,也到了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候。
这是一片价值万亿的蓝海,在充满诱惑的同时也充满着各种阴影和陷阱。
催收1.0:与信用卡共同“跑马圈地”的岁月
在中国的金融业,面向个人信用借贷的催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0时代是年到年,以银联的成立和信用卡的普及为标志,开始出现为之服务的催收公司;
2.0时代是年到年,伴随金融科技的发展,P2P、消费金融、现金贷的火爆,催收公司接单量剧增;
而年之后,随着一系列针对催收监管文件的发布,监管、合规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在中国,针对个人的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可以追溯到年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但在此后很长时间内,各银行的业务均在高度垄断和封闭的状态下运行,不仅当时仅能在大型商场等少数地方刷卡消费,而且商场会有一个纸质黑名单记录本,手工逐人核查后,才能确认刷卡消费。
直到年银联的成立将此前各家银行的信用卡聚合起来,让信用卡有了跨银行、跨地区使用的条件。而同年工行牡丹信用卡中心的成立,则标志着信用卡业务以事业部形式独立核算运营的开端。随后的年,也被称之为“中国信用卡元年”。
此时的信用卡目标客户主要针对高端人群。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为万张,不少银行设立了苛刻的条件,仅企业主、高管及高收入人群才能核卡申请成功。
此时的客户可以用“非富即贵”来形容,逾期也是少而又少。此时的催收员大多以“客户助理”的身份存在,在与逾期客户沟通时也是小心翼翼礼貌有加,唯恐惹恼了大客户。
年,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上线运行,为信用卡业务的大规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国民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随之而来的则是发卡量的剧增:
年银联信用卡发卡量超过万张,、年发卡量超过万张,到年底,累积信用卡发卡量达到.56万张。
一方面是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发卡门槛;
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大环境恶化、坏账率增高。
到年,信用卡逾期的问题逐步开始暴露出来。
根据央行发布的《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4.28亿元,而在年初的第一季度末,这一数字为49.70亿元,半年内增长了将近50%。
对此,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第四季度加大了信用卡逾期贷款催收力度,强化了信用卡风险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卡坏账风险。
这里的“加强逾期贷款催收力度”,指的就是——外包催收公司的参与。银行的一般做法是:对于3个月之内(M0-M2)的逾期贷款,通过银行内催方式进行催收;3个月以上(M3)以上的贷款委外催收,包括一些逾期60天内、但信用卡中心内催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难处理、有问题或发现跑路失联的客户,委托给专门从事催收行业的公司进行催缴。
中国的催收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料中就有记载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派人催收欠收导致无法正常还款,“得息钱十万”的记录。
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和分工的进一步明细,体系化、系统化的公司运作模式。当中以年,总部位于香港的高柏(亚洲)资产管理公司进入中国为标志。年,另一家主营信用卡而另一股“民间讨债”的力量,也从中得到不少借鉴。
一般而言,银行会将某一地区或某个逾期时段的客户打包与外包公司签订协议,外包公司可提取追偿欠款的30%左右作为报酬,有的银行还要求外包公司缴纳追偿欠款的10%左右的保证金,一旦追偿公司追回欠款低于这个数字,保证金将不再退还。
而外包催收人员为了达到公司要求做出业绩,就必须尽最大可能要回欠款,当中也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的情况。
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快速增加,此间有银行为了提高催收率,不断将提高催收公司的比例分成提高到50%左右,这又进一步促使催收公司采取更激进的手段去收回欠款。而发卡行由于自身利益关系,只要不引发客户投诉,对于这些“擦边球”往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催收”一词开始越来越多的与“暴力”划上等号。
信用卡不良资产和催收所引发的问题,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