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前景 >> 北斗星通研究报告北斗核心器件龙头,聚焦主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马成龙、付晓钦)
北斗核心器件龙头,聚焦主业加速发展
北斗核心器件龙头,迎来高质量发展期
公司成立于年,面向北斗产业,以技术立足,历经20余年发展,成长为国内北斗领域核心元器件(芯片、板卡、天线等)龙头。公司经过四大发展阶段,从最初代理NovAtel产品、提供北斗运营服务的初创阶段,到布局北斗芯片、汽车电子的转型升级阶段,再到规模化布局卫星导航天线、陶瓷元器件、定位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近年来,公司围绕“聚焦主业、调整结构”,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迎来加速发展期。
目前,公司主要形成了四大业务板块,即芯片与数据服务、导航终端产品、陶瓷元器件及汽车电子:
(1)芯片与数据服务:包括①导航芯片/模块/板卡系列产品,其中,标准精度产品主要应用于物联网及消费类市场,高精度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无人机、精准农业、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地基增强、测量测绘等领域;②数据服务包括高精度云服务(RxNetworks、真点科技)及海洋渔业位置数据服务。
(2)导航终端产品:包括①天线产品:包括卫星定位天线(应用于车载智能网联、无人机、通信基站等)、无线传输产品(应用于电台等)、天通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等各类天线;②国际代理产品:代理诺瓦泰等海外厂商模块/板卡产品;③信息装备:面向特殊市场提供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授时、定位定向等终端产品及服务;④数据采集终端:面向民用市场的测量手持终端、手持采集终端、医疗版手持终端等。
(3)陶瓷元器件:主要包括基础材料、LTCC元器件和微波介质元件,面向各类通信微波射频器件提供基础原材料。
(4)汽车电子业务:即智能网联业务,遵循“一体两翼”布局:①“一体”业务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和数字仪表等主要产品,并布局安全仪表、微座舱创新;②“左翼”业务布局车载高精度定位相关硬件产品(卫惯组合导航、高精度定位、融合定位总成);③“右翼”业务提供智能座舱娱乐域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开发服务等软件业务。
业务结构方面,年芯片及数据服务实现收入7.6亿元,占比20%,其中芯片业务实现收入6.3亿元,数据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3亿元;导航产品业务实现收入9.9亿元,占比26%;陶瓷元器件业务实现收入1.6亿元,占比4%;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19.4亿元,占比50%,其中智能网联业务实现收入14.3亿元。
股权清晰,管理层技术基因浓厚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保持稳定。公司实控人为周儒欣先生,截至22Q1,持股比例为25.86%;大基金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57%。总体来说,公司股权结构较为清晰,整体上维持稳定。
公司管理层技术基因较为浓厚,产业经验丰富。公司管理层多为相关专业毕业,在北斗导航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基因,例如总经理高培刚先生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副总经理王增印先生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程技术),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仪器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北斗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科学家张正烜先生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且董事会与管理层产业从业时间较长,加入公司时间较长,管理层稳定,产业经验丰富。
轻装上阵,聚焦主业
公司在大规模发展阶段,收购了较多外延资产,对公司现金流、利润产生较大侵蚀。-年期间,公司先后收购了银河微波(国防业务)、广东伟通(基站以租代建)、in-tech(汽车工程服务)等业务。上述资产虽然在短期内贡献了一定收入,但一方面随着并购规模扩大,公司商誉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对利润产生一定侵蚀,另一方面,部分业务本身对现金流的要求较高,盈利能力有限,对公司整体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公司战略更新,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业。年起,公司战略更新,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始剥离部分非主营业务资产,加强主业发展。公司先后剥离广东伟通、东莞云通、银河微波、in-tech等,回收投资,集中资源发展重点业务,提高经营管理质量。
公司逐渐重回增长轨道。剥离非主营业务后,叠加北斗行业的加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提升,归母净利润也不断提升。受益于此,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1亿元,同比+6.2%,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38.2%。
加强激励,加速发展
年公司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面向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管理骨干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合计人授予限制性股票万股,授予价格为21.24元/股。公司设定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年扣非归母净利润或归母净利润为基数,-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30%/50或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20%/35%,对应20-23年CAGR分别为14.4%/10.5%。以净利润为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盈利能力提升的信心。
北斗卫星导航:景气度持续,国产替代深入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是公司的业务支点,受益于北三组网和政策推动等有利因素,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国内政策重视度也不断提高,作为新基建中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一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据《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年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同比+16.9%。
公司基本实现北斗用户段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北斗用户段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芯片/板卡、天线,中游终端与解决方案及下游运营服务。公司在规模化发展阶段围绕“北斗+”已基本实现北斗用户段的全方位布局,具体包括(1)芯片/板卡:和芯星通与芯与物;(2)天线:华信天线与佳利电子;(3)终端设备与解决方案:杭州凯立、赛特雷德等;(4)运营服务:北斗信服、真点科技、RxNetworks等。
从定位精度角度划分,卫星导航定位民用场景可分为高精度(亚米级及以下)和标准精度(米级及以上)。公司在两大领域均有所布局,如芯片板卡方面,子公司和芯星通同时具备高精度和标准精度产品,子公司芯与物则主要面向消费级的标准精度应用。
高精度:有望成为标配,市场前景广阔
万物互联时代,从车联网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高精度位置信息有望成为智能设备的标配。通过“高精度定位服务+各类传感器”的融合智能算法,传递时空信息,成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互的桥梁,应用不断增多,如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消费级产品也开始出现应用趋势。
高精度位置信息需要依赖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受益于上述趋势,年中国高精度终端相关产品(RTK、天线等)市场规模合计约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34.4pct,处于加速发展通道。
目前高精度卫星定位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测量测绘(GNSS接收机等)、形变监测(如地灾监测)、封闭半封闭场景自动驾驶(如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等)、乘用车自动驾驶等。根据我们测算,年国内高精度板卡市场规模约50亿元,高精度天线市场规模约15亿元。
各细分环节的需求量测算如下:
1)测量测绘: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年国内高精度GNSS接收机出货量约20万台,考虑到主要测绘设备生命周期在3-4年,以及产品使用门槛降低后带来的一定需求增长,预计年出货量可达33万个。
2)地灾监测:据中国地址调查局,年全国预计将部署2万余处地质灾害监测点,“十四五”期间将新建8.2万处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点,对应23-25年平均每年新建2.1万处地质灾害监测点,假设每个点需要5台设备,则累计所需终端数量约57万台。
3)农机自动驾驶:假设年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渗透率可达15%,则对应潜在高精度定位需求达到67.5万台。
4)工业无人机:从大疆行业应用情况来看,高精度定位在农业植保、巡检、测绘、应急等领域开始逐步应用,参照FrostSullivan数据,预计年上述领域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可达亿元,以ASP0元和高精度渗透率75%估计,对应高精度定位无人机需求约万台。
5)乘用车自动驾驶:假设L3及以上高阶自动驾驶必备卫惯组合系统,预计年国内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出货量约万辆。
根据业内询问结果,目前高精度板卡均价已在元以内,远期有望降低到元以内;高精度天线均价已在元以内。按照高精度定位终端配备一个高精度板卡、一根高精度天线测算,预计年国内高精度板卡市场规模约50亿元,高精度天线市场规模约15亿元。其中,车载高精度市场尤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