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爱在法援写忠诚记盐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党

发布时间:2023/3/22 20:59:06   

年5月27日,郭继红顶着烈日在盐湖城小区广场为大家普及法律援助基础知识。

年4月26日,郭继红在向市司法局观摩团介绍法制长廊。

年6月14日,郭继红因一封挂号信亲自驱车到陶村镇寨里村为受援人解答咨询。

16年来,郭继红踏遍了盐湖这片厚重的土地,为了崇高理想和高尚职业而无私奉献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青春年华。度过多个日日夜夜、受援处理多个案件,以实际行动努力书写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人民满意答卷。群众生活因他的关爱而更加精彩,因他的付出而更加和谐。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念后,作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司法部法律援助联系点,运城市盐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在运城市盐湖区司法局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深入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的丰富内涵,谋划打造新时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新路子,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为受援群众提供实在、普惠、精准、高品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努力实现“同处一片蓝天,共创一个幸福梦”。

敞开服务“一扇窗”

援助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提高地位、扩大影响的一项门面活,在援助机构建立之初,为了解决群众对法律援助不太了解、不知地方、不懂程序的问题,郭继红提出“敞开一个窗口,伸出援助之手,加快援助节奏,方便群众接触”这一方案,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年起先后在区法院对面、区法院南口门房、区法院南隔壁租房建立起了法律援助受案大厅。这3次搬迁,援助受案大厅的面积均在30平方米左右。年春节后,中心作为全国援助联系点,按要求必须建立起70平方米以上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经过反复比较,中心在翰林湖畔门面楼下找到了合适的场所。这里距离区法院0.5公里左右,楼上楼下平方米,门前既有停车场,又有花带,可以说位置好、房子佳、环境美。大厅配备有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必要的硬件服务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大厅醒目位置设立了法律援助流程图,列明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申请程序、办案流程等基本内容。大厅分等候区、接待区、调和区、办公区。在等候区配备座椅、饮水机等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有利于大厅业务有序正规的开展;在接待区由几名援助志愿者轮流值班接待登记,将基本情况输入电脑,进入流程,并设有律师点员台;在调和区设有两间办公室,在调和过程中,便于对双方当事人分别做思想工作,减少矛盾冲突,提高调和成功率;办公区供中心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研究案情、存放档案。

郭继红要求服务大厅每名工作人员坚持礼貌接待,对前来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实行“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一个座位、一杯热水、一个答复”的“五个一”服务和“热心、用心、贴心、耐心、爱心”的“五心”服务。免费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宣传手册、纸、笔、茶水等,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区法律援助中心率先推出网上预受理新功能。申请人在盐湖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法律援助申请后,中心工作人员会在两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处理。利用“互联网”平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深化了“跑一次”办事模式,降低了维权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敞开服务“一扇窗”简化了原有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程序,实现了法律援助审查、咨询、受理、指派、归档、补贴发放一条龙服务,使受援群众可在大厅内实现法律援助全程办理,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工作平台,获得了受援群众、办案律师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郭继红提出区援助中心要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要从重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起,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不断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努力构筑立体网络体系,实现援助网络全覆盖。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司法所在全区22个乡镇办全部挂牌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区个村和个社区全部挂牌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点,并打上电话号码,悬挂在乡镇、村社区门口,如遇援助案件,老百姓可直接拨打电话进行联系。在区妇联、残联、法院、检察院、工会、团委、老龄委、民政、劳动、信访等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区条件成熟的律师事务所和工作站建立了委托受理工作机制,基本覆盖了弱势群体工作相对集中的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做到了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程序,工作站做到了有专人、有牌子、有电话、有交通工具、有办公设备,在全区所有建制村和社区全部建立的法律援助联络点做到了有专人、有牌子、有电话、有版面、有记录。在离退休司法人员、老党员、老干部、复转军人、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大中专毕业生中聘请了多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经过专门培训学习,发放了志愿者证书,他们长年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法律服务;在大型厂矿企业、集贸市场、居住小区聘请了近百人的信息联络员,将法律援助资料和服务电话发放给每一位联络员,对有需要援助的人和事立即与我们联系,这些机构负责人和联络员的基本情况我们全部输入电脑,随时掌握了解情况。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步健全的立体化网络体系,实现了即时援助、就近援助的援助格局。

在此基础上,他在市区多次举办“法制法援宣传教育活功”,对务工人员劳务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及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讲解,宣讲申请法援流程,设立咨询点为有需要的人员答疑解惑,在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学校设立法援工作站续签共建协议,定期召开法援工作辖区交流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共建职责分别作工作汇报,交流开展辖区工作的经验分享,畅谈值班心得体会,围绕“如何提升辖区法援工作站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辖区法援工作站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健全共建机制,加强共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及时、有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辖区法援数据统计、信息报送和信息共享,为不断改进提升法援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做好辖区法援需求类型的梳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和租赁合同等方面的法援,不断提高法援精准度;充分发挥综合维权优势,切实做到各维权主体优势互补、维权互动;拓展辖区法援服务领域和层次,更好地维护辖区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法治阳光照到群众的心坎上,让辖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司法温暖、感受到法援就在身边”。

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常态化机制,成了盐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不仅让自身工作有了更到位、更有力的抓手,更为切实转变作风,有效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向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时组织“一行动”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支新群体,他们感情朴实,极能吃苦,用辛勤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往往是辛辛苦苦一年,年终拿不到工钱。为此,郭继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会议和文件指示精神,对农民工追讨欠薪加大法援力度,适时组织开展“年末岁初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法援专项行动”。坚持将农民工列为重点援助对象,畅通农民工法援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法援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情况紧急的,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农民工申请法律咨询无需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只需提交法援申请表、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法援中心及时办理,无须审查和作出法援决定,实现了法援咨询服务全覆盖。申请人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案件”为由来申请法援的,不论是本地户籍还是外地户籍,均不用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确保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化的法援服务。农民工案件没有案由的限制,凡是所申请的法援事项在盐湖受援或处理,或者法援事项在本市外审理或处理,但只要申请人是运城市户籍人员,均可申请法援,做到“应援尽援”。为减少农民工的诉求,节约司法资源,他们探讨建立起农民工纠纷调解前置机制,切实从维护法援案件受援人的最大利益出发,在缩小分歧的同时找准各方的利益平衡点,促成各方面利益平衡点靠近,尽力达成调解。

另外,他还从盐湖区法援律师库中遴选具有专业特长、执业经验丰富、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资深优秀工作人员,专门建立农民工纠纷法援案件工作资源库,群体性纠纷法援案件的承办者主要从资源库内选派,从源头上确保农民工纠纷法援案件质量;从案件受理开始直至办结,每宗农民工纠纷法援案件安排一至两名法援专职人员作为专管员,做好与承办专管员的沟通联系,动态跟踪办案进程,办理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的,及时向上报告,制定应对方案,确保“案结事了”,对于受援人总数超过人或其他重大疑难复杂的农民工纠纷法援案件,组织专职团队办理。

年末岁初为农民工追讨欠薪法援专项行动,消化了大量矛盾纠纷,每年让领导感到头疼、机关无从下手的农民工讨薪工作迎刃而解。

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7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