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优势 >> 甘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减压阀
今年以来,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省司法厅通过联手打造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参与调处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达到退役军人“事心双解”的目的,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减压阀”“降温剂”的作用。
健全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被省政府列入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3月19日,省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揭牌成立,市县各级随即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并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联络点,让退役军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便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
各地采取聘请专业律师、招募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形式组建法律服务队伍,形成了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专职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律师等专业人员、退役老兵等社会公益人员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近万人的服务队伍。
酒泉市广泛设立老班长工作室、谈心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疏导情绪,引导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合理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对行动不便、残疾退役军人提供上门服务。兰州市针对部分退役军人心理亚健康的实际情况,将心理疏导工作一并纳入公共法律服务范围,联系西北师大心理学院设立心理疏导服务实训基地。
不断探索完善,建立长效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按照一个窗口、一个接待时间、一个公示牌的“三个一”标准规范各级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建设,明确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帮助法律诉讼、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论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五大职责,公示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法律援助范围及申请办理流程,扎实推进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各地积极与司法部门建立合作及资源共享机制,共商共建,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联席会议、登记备案、数据分析、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诉求、不同人员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规律和对策,对重大疑难和普遍性的问题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作联动推动重点问题解决,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便利化、专业化水平。
此外,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还专门开发建设了退役军人政策法规网络学习平台并于今年6月4日正式上线运行,全省系统多名工作人员注册参加学习。平台每周推送重点学习内容、开展测试训练,每月组织考试、成绩排名通报,纳入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日学习、周测试、月考试”学习长效机制。
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各地法律服务工作站广泛宣传退役军人保障法及配套政策法规,引导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尊法知法、学法用法,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将涉及退役军人基本民生权利事项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建立援助对象清单,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综合运用法律援助和法治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街道)、矛盾不上交,取得了涉及退役军人纠纷“事心双解”的良好效果。
据统计,全省各级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目前已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无偿提供房屋宅基地、物业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赔偿等方面法律咨询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余件,参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近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