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市场 >> 心理学在中国的近现代史
大家现在都认为心理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洋玩意儿。其实这倒也不假,毕竟大多数的现代学科都是从西方过来的。
但是这其中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无论是“心理学”之名词,还是中国人对于心理现象的理解和研究,都是先于西学东渐的。
在传统的意义上,在过去的心理学课本里,普遍都公认“心理学”一词是由日本的近代思想家西周先翻译的。
这个西周啊,被称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一听就厉害,是吧。
不过人家也确实干了很多永载青史的事。比如,“哲学”一词就是西周首先译出的。
年,西周在刊行自己的哲学著作《百一新论》时,首先将“philosophy”这个单词译为“哲学”。
后来,以康有为和黄遵宪为代表的学者,在引进西学的时候,就直接沿用了西周的这个翻译,直到今天。
心理学也是一样,在翻译完“哲学”之后,西周不过瘾,过了没多久,他又在翻译外著时首创了“心理学”这个说法。
后来,公元年(中国光绪二十二年),还是康有为,他在编撰《日本书目志》时,就用了这个翻译,引介到中国,从此用的都是它。
这是一般的历史上的通行记载,但在我查询这段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较新的、不一样的说法:
现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阎书昌先生,在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晚清时期执权居士创制“心理(学)”一词的考察》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考证指出了在日本学者西周创立“心理学”之前,已有一位署名为“执权居士”的秀才(本名朱逢甲)于年的《申报》上发文,首先使用了“心理学”的名词说法。
阎书昌教授的这一论述结果,得到了心理学界众多学者专家的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的北师大心理学家张厚粲。
张厚粲教授已于年12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
如果本篇文章的读者里有心理学行业的工作者、心理学专业就读的学生,应该能记起前不久朋友圈(主要是心理圈)的刷屏。彼时,业内人士、组织均纷纷悼念张厚粲教授的离世。
张厚粲教授出生于年,为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常常有人或者媒体报道她是“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中国最早的一批心理学专家”等等,这么说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好像也没错。
但是如果从更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年是德国的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在世界上诞生的话,那么中国的心理学作为科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应该是:
年在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的支持下,哲学系的教授陈大齐建立了国内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陈大齐教授出生于公元年,彼时距离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实验室才时隔不久,后来,年长陈大齐19岁的蔡元培于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正是跟随冯特学习的心理学。
据蔡元培后来在自己的自写年谱中,这样提及当时的经历:
“我向来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到德国留学,觉得哲学的范围太广,想把研究的范围缩小一点,乃专攻实验心理学。”
所以说这一路下来,从冯特搞实验室,到蔡元培留德,再到陈大齐接力,搞出了中国的实验室,啊,缘分你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所以,从晚清开始,直到21世纪,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史应该是这样的:
公元年,“执权居士”朱逢甲于当年《申报》发文,首现“心理学”一说;
—年间,不同的学者曾试图给该学科起过各类有趣的名字:心灵学、灵魂学、性理学、心性学、性情学、魂学、心学、心才学、灵学;
其中,尤以年,颜永京翻译的《心灵学》为经典中之经典,《心灵学》是中国第一部汉译的心理学著作,颜永京本人也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将西方心理学介绍进中国的人;
公元年,康有为编撰《日本书目志》,沿用了西周翻译的“心理学”一词;
从此,该叫法称霸江湖,一统千秋。不仅压过了其他所有的名字,更是把汉译“心理学”的功劳归到了日本人西周的头上;
公元年,北京大学开设心理学本科教育;
公元年,北大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年,陈大齐出版了第一本中国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大纲》;
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系;
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年,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成立;
30—40年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解放战争相继,导致心理学发展几近停滞;
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前身或为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年(一说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前身即中华心理学会;
年,全国学科规划,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制订了12年发展的远景规划;
60-70年代,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唯心主义”,遭到全面否定,所有研究工作中断;
年后,心理学恢复声誉,各组织、学会、院校陆续恢复和开展心理学学科的相关活动,开始与国际心理学界交流;
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心理学系,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莱比锡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加入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
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开始招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年,清华大学建立了第一个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卫生部规定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科目加入《医学心理学》;
—年,德国人“马佳丽”(MargareteHaassWiesegart)建立中德心理治疗界的桥梁,举办第一届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德班”);
年,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公布《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
年,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立心理学为国家一级学科;
—年,劳动部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全国统一培训认证项目(后于年取消认证)。
…………
最近20年的事就不说了,风风雨雨的,从第一代心理学家(真正论起,应该是陈大齐、艾伟、叶麟、张耀翔、陆志韦、高觉敷、潘菽这些名字)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是来年的时间,光阴弹指间。
其实,这只是说的西方模式的“心理学”,从颜永京将西方心理学介绍进来后,我们基本上就是以上的发展路线。
但真正论起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恐怕中国不比古希腊的那些先哲更晚。
文章,谈谈“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