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无效,可以赔偿么

发布时间:2023/11/19 10:25:54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csjkc.com/m/
网络上有人问我,带孩子做了一次不良咨询,让孩子的行为退行,亲子关系恶化,咨询师是否应该赔偿?这个问题,想必只要长期在这个行业干的咨询师,都遇到过。承受不白之冤,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没看见变化,不意味着没有变化》,也是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今天再写一篇。这个行业,不存在有效付款、无效退款之说。咨询师只要付出专业的劳动和时间,就必须收费。这个“效果”怎么验证?这只是单方面宣布无效。心理咨询需要从多角度出发。1、人的维度以这个提问者来举例。这可能是未成年人咨询,有三方:家长、孩子、咨询师。有没有效,是家长自己评估的,这个标准是家长主观定的:孩子做完咨询后有变化,并且这个变化是自己所期待的变化。比如变听话了,变得比较好控制了。可心理咨询就一定是这么走的么?如果是把孩子拾掇成家长希望的样子,这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么,家长有没有想过?这是家长找别人把孩子控制起来,家长找心理咨询师时,是因为孩子已经不受自己控制了,那就换个人继续控制,于是就变成控制不了孩子就控制咨询师。“亲子关系恶化”,这怎么理解?那一定是之前亲子关系长期就有很大问题,不可能因为做了一次心理咨询,亲子关系就恶化了。咨询师也没那么大本事不是么。另外,孩子本人对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感受,这至关重要,因为孩子,才是真正的来访者。其实从一个家长对咨询师是否尊重,也能看出家长对孩子是否真正尊重。尊重孩子,从尊重孩子的咨询师开始,尤其是孩子自己认可的咨询师,说明该咨询师和孩子之间很匹配,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不是花钱就能遇见,家长要珍惜。2、和咨询师讨论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预期找咨询师的,如果继续做下去的话,家长要和咨询师讨论心理咨询中的困惑,而不是不合自己的意就走极端。要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你不知道的东西。咨询师会在一定范围内和家长保持沟通,做些解释,扩大家长之前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局限。未成年人咨询,是一定要家庭配合的,家长不配合,咨询就没法继续做下去。如果咨询师的付出总没有被家长看到,总动不动就质疑就指责,咨询师也有说不的权利。这在咨询师一方,也是一种不匹配。咨询师不轻易放弃一个来访者,但是超过了咨询师能够接纳的范围和程度,咨询师一样会拒绝。所有的职业背后,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存在。咨询师和来访人格平等,咨访是否匹配,和双方都有关。来访不是上帝,咨询师不是服务员。这不是买双鞋,只要没有穿过就可以退,只要你退的是原来那双鞋,就会拿到等价的钱。可心理咨询就是,你已经消费掉了,你消费的是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生命(时间的一部分),你怎么退?3、曲线式成长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曲线式的。还是以这个提问者为例。家长以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退行(不知道是什么行为被判定为退行)就判断心理咨询是不良的,这在心理咨询专业解读里,肯定是有偏差的。一个人被真正看到和理解了,这个人内心长期淤积的一堆五味杂陈才有可能泄出来,之前没表现出来,是因为感觉到环境的不允许,自己的情绪没有人能接得住。现在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如此,这个世界是允许表达的,所以就以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过后,这个人才有可能获得重新整合,获得疗愈。比如一个人平时看起来不大爱发火的,做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会发火了。这恰恰是心理咨询有效的体现。这看起来是不是不大符合我们对一般事物的理解?是的,人是复杂的。心理咨询的效果一般不是斜坡直线式,而是曲线式,就是有时好有时不好,跟波浪一样。但整体上趋向变好。这涉及到心理咨询起效的另一个维度,就是时间维度。4、时间维度这个提问者,不知道总共做了几次咨询,如果只做了一次或几次,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咨询一般来说,一个疗程12次,有的长达数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开始重点是建立咨访关系,这个关系建立不起来,谈不上继续,谈不上效果。在青少年咨询中,咨询师除了和小来访建立关系外,还要和家长建立关系,如果家长让咨询师心理内耗过于大,咨询师可能会拒绝继续做该个案,咨询师做到转介这步就结束了。可以转介给另外咨询师,医院。在我的工作中,除非我评估出来,家长本身的病态人格很严重,否则一般不会拒接,只要孩子愿意继续下去,都可以。5、归因模式咨询师的作用,其实只是占一部分,不是全部,不要忽略了场外因素的影响和来访者自身的因素。来访者状态变得很好时,咨询师不可以邀功。因为还有咨询室外的看不见的因素在。在未成年人中,孩子状态变得很好,这里面一定有家长的付出,家长功不可没。我经常真诚感谢家长的配合,如果不是大家一起努力,何老师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咨询师可以适当自恋,但不能自恋过了头。同理,孩子状态不是很好时,也不是咨询师的因素,同样存在场外因素。比如,我曾经有个小来访,经常被家长狠打。当我跟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改变不了时,就很难办了。孩子做完咨询比较平静,但回到家里,如果再挨一顿打,又回去了。毕竟做咨询也就一小时啊,最终还要回到家里去的,家里的氛围不改变,换神仙也难。当然,除了打,还有各种因素,家长长期的控制,还有学校里的因素等,需要家长配合去处理,家长如果做不到,孩子很难,他们毕竟是孩子,无力对抗成人的世界。咨询师是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是治疗联盟,绝不是咨询师一个人的事。孩子之所以出现了问题,跟过去长期的管教方式是呈高相关的,包括家庭氛围等。咨询师在做着铺植被的事,家长要立马看到一片绿洲,这不可能,咨询师也想啊,但做不到。如果家长看到孩子不合自己的意就归责于咨询师,家长可不可以静下来先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的人际是不是也这样,动辄就是别人的错别人的问题,很少反观自己?只做外归因的人,会动不动就骂人。最后,希望所有给孩子找咨询师的家长,在寻找的那一刻起,就想到自己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而不是找个人单单拾掇一下孩子。假设你吃三个包子就饱了,你吃第三个包子不吃前面那两个,可以么?作者简介:一个刚柔并济的心理咨询师,实体机构创办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3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