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陈鹰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疫情对公众精神和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近日,一项覆盖全国各省区的5万人网络调查发现,我国普通人群中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30%,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这些精神心理症状的发生率高达70%。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个体心理行为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巨大挑战,更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数亿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去年2月,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发布,报告以最近3年的大型心理健康调查为基础,综合统计显示,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3.95亿人,以此为基数计算,存在轻、中度心理问题的约有2亿人。理论上来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需求量庞大。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巨大的需求却并未出现“井喷”。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位于北医院看到,该院的心理服务科室一上午仅挂出去两个号。一位心理医生认为,这与当前疫情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即便在以前,也多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疏导一下心理,往往疗程还没结束就中断了。而且不管有没有效果,都会中断。有的是因为看到了效果,不再继续治疗;还有的则是觉得治疗了一两次没有效果,就放弃了。”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并不饱和的咨询量和较低的社会评价。问题出在哪里?“病耻感”无疑是造成心理疾病患者不愿主动寻找解决办法的一个原因,效果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较高的价格,则是制约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开办心理咨询室普遍~元/小时的定价,令很多患者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医院心理治疗的收费并不高,根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定价,基本在每次几十元到元。不过,据统计,目前全国仅有医院设有临床心理科室,由于心理医生较少,而且无法实行预约制,很难保证治疗的专一性和连续性。种种原因叠加之下,造成了这样一个现实: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中,有相当多的人不仅从未接受过心理治疗,也没有进行过心理咨询。而这无论对于患者本身还是对于社会而言,都是巨大的隐患。近年来,由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引发的社会事件屡有发生,本月初引发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0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