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精耕细作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打造电力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23 23:30:43   

——访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装备公司副总经理黄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公欣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领域。多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合作,在电网互联互通、境外投资运营、国际产能合作、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建设运营中的贡献尤其突出,相关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日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组组长应雄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装备公司”)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际工程总承包业务运营平台和实施主体,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建设,通过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即“BOOT”模式)实施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千伏直流输电项目(以下简称“默拉直流项目”)。“默拉直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巴南电北送大通道,与现有交流线路共同将万千瓦电力输送至北部负荷中心,满足负荷中心满足当地用电需求。”日前,国家电网中电装备公司副总经理黄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默拉直流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两端换流站全面完工,千米输电线路全线贯通,工程进入系统调试阶段。

响应“一带一路”参建中巴经济走廊成果丰硕

中国经济导报: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贵公司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参与到中巴经济走廊具体项目建设中去的?

黄杰:年4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巴基斯坦国家输电公司签署《默蒂亚里-拉合尔和默蒂亚里/卡西姆港-费萨拉巴德输变电项目合作协议》,确定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属中电装备公司以BOOT模式开发默拉直流项目。年5月,两国高访契机,项目签署交易文件。

中巴经济走廊是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巴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直接体现。本项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协议中唯一的电网项目,是中资发电企业在巴基斯坦南部建设的配套送出工程,设备国产化率在97%以上,能够大幅带动国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装备出口。同时,作为巴基斯坦输电领域首次允许外资开发的大型项目,默拉直流项目对于巴电力私有化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与南亚区域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重要平台。

中国经济导报:参建中巴经济走廊期间,取得了哪些具体项目进展和落地成果?项目建成投用对改善当地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何成效?可否举例说明?

黄杰:巴基斯坦默拉直流项目工程范围包括默蒂亚里和拉合尔两个换流站、km输电线路、中继站和两个接地极及配套线路。面对当地高温、斋月人力不足、施工资源匮乏及突发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难,中电装备公司仅用24个月时间,实现了换流站工程全部建成,站系统调试完成,线路全线贯通,并于12月2日启动系统调试,进入试运行前准备阶段。

电网结构上,巴基斯坦输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千伏,网架较为薄弱,南部电力相对富裕的信德省仅通过千伏输电通道向中部的旁遮普省送电,网内缺电形势严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默拉直流为骨干的新网架结构,有效提高当地电网稳定性及长距离资源配置能力,使1.1亿人口因此受惠。

工程设计上,直流线路点对点传输,60%线路途径沙漠区域有效节约了输电走廊耕地。此外,本项目采用截面积为平方毫米的大界面导线,输电损耗只有4.3%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地煤发电更加清洁、低价、高效,符合巴基斯坦中长期电网规划。

就业民生上,项目在建设及运营期直接为当地创造约个工作岗位,培养了50余名电力工程师及大批吃苦耐劳、技术娴熟的当地施工管理人才。项目投产后,输电线路运维工作将由巴方负责,由中方提供技术支持,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成熟工艺、先进技术、运维经验都将直接提升当地电网建设及运营水平。除此之外,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水泥、细/粗骨料、钢材、化工、收缩设备等材料均从当地市场采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攻坚破难提供丰富“走出去”经验

中国经济导报: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黄杰:巴基斯坦工程沿线自然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穿越多公里沙漠地区,全线最高气温可达52.5℃,有效工作时间短,施工过程中还面临流沙、高水位地区作业难等具体问题。基础设施及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原材料及工器具供应紧张,有经验施工资源有限等情况均给工程建设增添了实际困难。为了保证工期,管理上中电装备公司党员干部靠前指挥,长驻一线解决施工问题;资源上充分挖掘本地施工资源,尽可能培养当地队伍解决专业人员不足问题;组织上采用两班倒作业形式应对高温,提高效率;工艺上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增加单个放线段长度,无人机、封网带电跨越等创新方式,克服疫情期间人员不足、物资不畅等困难,实现了单月公里特高压输电线路贯通的“新纪录”,创造了海外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中国速度”,为项目的按时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基斯坦非传统性安全事件频发,安保形式严峻。对此,中巴双方在架设“中巴经济走廊”之初,就对安保工作进行了有效安排。中电装备公司加大安保投入力度,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保管理及应急防控体系。一是国家电网公司对所有出国人员均进行了相关的安全、防恐培训,项目建设之初至今组织应急演练及安保培训余次。二是项目总承包团队严格按照巴方的防控要求,制定详细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出行和居住地的安全管理。三是严格执行军方“无护送、不出行”的原则,建立与巴方军队的良好互动,积极做好每天的出行安排,确保严格执行安保措施而又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人身、物资、交通、防疫、舆论、稳定等各个领域安全目标。

新冠疫情爆发带来前所未有困难。目前巴基斯坦感染新冠病毒人员已超过40万人,而且面临着第二次暴发,巴基斯坦部分城市已经开展第二轮的居家办公和“智慧封城”举措,疫情的肆虐,严重地打击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了巴基斯坦严重的通货膨胀,巴基斯坦默拉直流项目建设面临着极为艰苦的环境和最为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疫情,默拉直流项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小步推进,稳步前进”为原则,疫情期间现场施工实施最小化单元管理,特殊时期换流站“只进不出”,营地“分区隔离”,充分调动国内外资源保障防疫物资,协调系统内专家医疗队紧急赴巴支援防疫工作,全部防疫要求以中文、英语、乌尔都语(当地语言)下发,确保防疫工作“一盘棋,无死角”。

中国经济导报:在参建中巴经济走廊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海外项目建设实施经验分享给更多“走出去”或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黄杰:近年来,传统输变电EPC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招标类项目利润空间所剩无几。作为公司首个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开发的项目,同时也是巴基斯坦输电领域首次采用BOOT模式开发的大型项目,默拉直流项目充分利用中巴经济走廊优惠政策,通过对传统EPC建设模式进行创新,从根源上解决巴基斯坦电力行业面临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问题。在为巴基斯坦当地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公司深入开其他市场探索EPC+投资创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竞争优势。“走出去”过程中,中电装备公司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本地化管理,尊重当地文化。中电装备公司持续开展人力资源、物资供应、管理运营等方面本地化体系建设,重点培养巴方后备管理力量,并为巴方输电线路运营提供技术指导。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逐步提高当地用工比例和本地化服务咨询施工参与比例,增加当地市场供应,实现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发展。

二是坚持标准融合,以技术带动出口。重视设计“龙头”作用,自项目前期开展全盘统筹规划。面对严苛的技术条件,团队通过反复测算、多次踏勘,形成了建造和运维成本最优化的设计方案。面对团队中中国、加拿大、意大利、巴基斯坦多国不同的工程背景和设计习惯,技术团队讲道理,重分析,论事实,求同存异,使项目技术方案得到充分认可。“中国方案”成为“世界方案”,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的了解,逐步打破了传统制造企业在国际电力工程中形成的壁垒,提高了中国电力技术和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坚持发挥集团化优势,树立国网品牌。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海外直流工作小组领导下,在系统内各单位大力支持下,中电装备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优势,将国家电网公司在行业标准、装备制造、运行维护、资金、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开展海外业务的安全优势、质量优势、经济效益优势和品牌优势,全面保障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和可用率、损耗率目标达成。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贵公司在具体防疫和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过程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黄杰: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巴基斯坦暴发以来,物资发运、人员派遣及施工进度都受到极大影响,中电装备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防疫优先,把防疫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实现“双零”目标。稳步推进,小步前进,通过精密筹划,项目总体建设未停、进度未停,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疫情防控的双胜利。

一是加强现场管理,全面监测无死角。两端换流站实行封闭管理,采取巴方员工“只出不进”政策。线路人员进行点对点跟踪管理,巴方人员出行绕行闹市区,将原居住人口密集地区人员分散至郊区住宿。加强参建人员健康监测,中巴员工每天2次体温监测。实行核酸检测全员化,确认阴性后方可允许进入营地。

二是加强防疫物资储备,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第一时间配置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筹备体温计、手持式电子测温仪、口罩、药品等物资86万余只,为现场主要进出口增配红外测温装置。加强联防联控,与业主方、当地军方充分沟通寻求支持,译制多语种防疫手册,分享交流疫情防控经验。为当地政府、社区援助口罩、测温枪、粮食等防疫及生活物资。

三是做好“双稳”工作,关心关爱员工。疫情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络国内医疗机构,开展防疫讲座;聘请国内专业心理咨询公司,为长期驻外员工通过电话、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6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