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失眠三个月了,孩子根本不和我沟通当妈
“感觉我女儿和我有仇一样,我已经失眠了三个月了,太绝望了”。
一场关于青春期的线上讲座结束以后,家长向现场老师求助。这位家长说她家孩子初二,现在很逆反,也不愿意学习,亲子冲突非常严重,甚至到了要退学的地步......
“我这辈子都很难忘记那种难以描述的感受”,这位妈妈的话让老师的内心受到了很大冲击,他下定决心给这位家长做免费咨询。
01是谁在教育机构里做心理咨询?
“七年前吧,也就是毕业的那年,我当时拿到了5个Offer。之所以没选择去心理咨询机构,恰恰因为学而思是一家教育机构。”
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李艳军,是学而思培优家庭教育团队的一员,也是这位在讲座现场被家长求助的老师。在他看来,心理咨询和教育相比,带有预防性质的、积极干预特质的教育,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通过教育来预防问题,对个人而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李艳军老师现在的日常工作,是为学而思培优的辅导老师以及其他有需求的老师提供儿童心理内容培训,更为全国各分校提供讲座课程,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李艳军在各个群里为家长解答)
而面对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位家长,深入了解后的李艳军发现,这位妈妈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经常无意贬低孩子的价值。然而作为当事人,她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孩子却能很直接地感受到。
“为了帮助家长了解自己表达方式上的问题,我给了她一个建议:架一台DV,把她和孩子日常沟通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去看。转换成另一个视角去看问题以后,家长立刻感受到了不同,甚至觉得视频里说话的那个人不是她自己。”
此后的时间里,李艳军就这些视频素材,和家长讲解问题出在哪里,告诉家长如何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通过不断的练习,家长在沟通表达上有了明显的改善,她试着用新的方式和孩子去沟通。
在坚持三个月后的一天,家长高兴地给李艳军发消息说:“李老师,我闺女跟我说话了,说她要回学校去上学!”
“当时我自己也高兴得像是被个惊喜砸到了,真的,我能够感受到家长那种由衷的喜悦。”回忆起当时对这个孩子,或者说对这个家庭的帮助,李艳军脸上依旧泛着温暖的笑容。
02“嗓子都哑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心理学专业出身,却选择来到了教育机构当一名“心理老师”,这样的人不只李艳军一个。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后在中科院心理所进修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再到伦敦塔维斯托克中心参加了儿童心理与家庭治疗项目的学习......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相关工作整整十年的程姣,如今也是学而思培优家庭教育团队的一员。
“前阵子我看到一位老师在培训群里发布了一条求助消息。这位发布信息的刘艳秋老师,是咱南京分校幼小学部里一位非常有热情的英语老师,能把她急得到群里来求救,应该是很调皮的小朋友了!”
(艳秋老师在群中求助,程姣老师及时反馈)
认真看完刘艳秋老师在群里描述的问题和困惑,程姣做了一些梳理和分析,随后根据理解的信息,整理出几条实用的建议发到群里回复,例如及时提出表扬、布置小任务转移注意力等。其中还有一条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制定一份“公约”,让小朋友们按下手印,这样的仪式感能让孩子更加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第二天,艳秋老师就把我们梳理的几条建议运用到了工作中,据说是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艳秋老师的课堂,和小朋友们制定公约)
从老师在群里求助到家庭教育团队协助解决问题,一共不到24小时。这样迅速的反馈周期,让程姣很满意也很有成就感。“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但是通过我们的同事和伙伴,可以非常真切地看到——我们的专业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带给老师帮助的。”
(艳秋老师在群里和大家分享)
03是英语老师,也是心理咨询师
说到这位求助的艳秋老师,她的故事,可不止如此。
“原来家长跟我念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我就会想是不是题目不会做?还是不感兴趣?但在经过了专业的心理内容培训后,现在的我会直接提出具体建议,比如让孩子尝试和小沙漏比赛。”艳秋老师告诉我们,她现在和家长打电话沟通,每次都要聊二十分钟左右,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看到专业心理内容培训带来的切实效果后,受到启发的艳秋老师下定决心钻研,并在去年成功通过了ACI的考试。如今的艳秋老师除了“英语老师”之外,又多了一个标签——“心理咨询师”。
(艳秋老师分享心理咨询师证书)
“家庭教育的老师每天会在我们的学习群里推送日签。有一次我恰好看到日签上的主题是——‘孩子跟家长发脾气怎么办?’猛然想起之前有家长提到过类似问题,于是顺势就给家长聊了聊解决方案,特别实用!”
不仅是情绪管理,孩子“课后怕学习”也是很多妈妈扎心的点。艳秋老师根据自己所学,给出孩子小妙招——扮演不同角色。当学生的时候就是本色出演啦,不过可以多一些趣味性在里面,例如把拼读变为“魔咒”来反复练习;当老师的时候呢,就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讲题了!如果这位“小老师”能连续三天讲题,还可以得到奖励哦~
(艳秋老师与家长沟通截图)
和家长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反馈、不厌其烦地解答家长的疑问......如今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辅导上愈加专业的艳秋老师,正在用她的知识和热忱,帮助解决一个又一个家庭教育难题。
不断督促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未来的艳秋老师或许会有更多的身份、更多的标签。这不仅是她对自己的期待,更是孩子们对她的期待。
04他们,想成为家长心中的那颗良药
不仅是为老师们培训的家庭教育团队,更多的学而思培优老师们,正在努力成为家长心中的那株稻草、那颗良药,为家长们解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种种难题。
曾经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自闭”问题,向武汉的杨锐老师求助。杨老师了解情况之后发现,这位妈妈平时在与孩子沟通中,性子会比较急躁,虽然是关心孩子,但却总换来疏离。
参与了家庭教育培训后的杨老师,在解决亲子矛盾问题上更得心应手了。“我是通过批改作业时的语音交流,来和孩子建立联系的,很多事不能着急。而且培训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启发——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在于尊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对待。”杨老师坦言,有了专业的知识储备,和家长沟通时内心也更有底气了。
(杨老师与家长沟通截图)
同样,沈阳的程奕玮老师也经常会收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吐槽”。回忆起过往跟家长的沟通经历,有件事一直让奕玮老师印象深刻:一位家长聊起自己家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刚上高一每天晚上就要学到深夜,孩子身体很是吃不消。
听完家长的抱怨后,奕玮老师很快意识到,可能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就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提了一些小建议,例如设计作息时间表、每段时间都给自己设立小目标等等。
一段时间过去,家长主动找到奕玮老师,说孩子在那之后时间利用和效率上提升了不少。奕玮老师因为帮助了学生而感到开心,更因为家长对自己的认可而默默感动。殊不知,一切美好的结果都源于程老师的细心与认真。
(奕玮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截图)
在采访过程中,奕玮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个他很认同的点:家庭教育课程里曾经提到,家长遇到问题要先去鉴别孩子的行为,不能根据表面现象就给孩子打各种各样的标签。曾经有位家长说孩子经常偷懒,也就是给孩子打上了“偷懒”的标签。但在奕玮老师了解情况、分析鉴别后发现,孩子其实不是偷懒,而是上课时因为没听懂知识点,从而导致不会做题,给了家长偷懒的错觉。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是在孩子身上找错误。但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如今专业加身的奕玮老师在谈起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淡然却也更坚定。因为他知道,只要不放弃寻找“真相”,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找到那颗最对症的“药”。
截止目前,学而思培优家庭教育团队,已为位老师提供超过小时的专业儿童心理内容培训,帮助老师们全方位培育一株株小幼苗;为位家长提供免费公益咨询及讲座,个家庭因此受益,家庭关系逐渐从僵化变得融洽。
与此同时,我们为家长免费提供的家庭教育中国行课程也已经陆续上线(可观看回放),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稳固优秀的学习习惯,打开高效沟通的大门。
未来,这支“深藏”在学而思培优里的家庭教育“作战小队”,将走进全国各大城市,帮助各位爸爸妈妈提供家庭教育讲座服务、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更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