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高三女学霸考了年级第三,剃个板寸头庆祝
时而自信乐观、精力充沛,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时而自卑沮丧、疲倦嗜睡,觉得人生毫无希望……
如果你身边有这种人的话,
请及时关爱他们。
这很有可能是双相障碍在作祟。
//
时而三天不睡觉时而整天不理人
//
18岁的“尖子生”小琳(化名)最近表现得有些异常,情绪犹如坐过山车:她时而亢奋地连续刷题库,甚至可以连续三天不睡觉,时而忧心忡忡地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搭理任何人。
在模拟考拿到年级前三的佳绩后,小琳竟然高兴地把头发剃成了“板寸头”。
父母意识到不对,硬拉着她到心理科就诊,才发现孩子竟然得了“躁郁症”。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障碍日”,也是中国双相障碍筛查日。昨天上午,医院精神科联合举行义诊讲座。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晋碚教授指出,抑郁症已为公众所熟知,但“躁郁症”想必很多人未曾听说过。躁郁症又称为“双相障碍”,它与抑郁症一样常见,但发病总是来得更早:它有抑郁表现,但常常无法从抗抑郁剂的治疗中获益;它也有躁狂的时候,但总被当成人生应有的“高光时刻”。在我国,大约每人当中就有1人得有此病。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晋碚教授指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双相障碍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大量病人的发病高峰在15岁-19岁之间,也有一部分患者在25岁之前发病。
《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作者、医院精神心理科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双相障碍更青睐“学霸”、各行业精英、企业高管等高智商人士,因此又有“CEO综合征”、“学霸病”的俗称。
//
双相障碍≠“抑郁”
//
甘照宇指出,双相障碍容易被误当成“正常的情绪变化”,也可能被家长、经验不足的接诊医生当成“普通抑郁”。而如果按照后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患者不仅症状难以好转,还有部分人会迅速出现轻生念头,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惨重的后果。因此,要及早发现自身或身边亲友的情绪异常表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作者、医院精神心理科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患者情绪犹如坐过山车,忽高忽低。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与躁狂两大类症状。
在一个阶段内,患者表现出包括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感、自卑、自责、自罪、自杀、反应迟钝、思维迟滞等。
随后又会在另一个极端切换到“躁狂状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常拥有脱离现实的“幸福感”、“愉悦感”以及“陶醉感”,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精力充沛,睡眠需要减少,思维奔逸,话多,活动增多,行为轻率、鲁莽、不计后果。
“患者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张晋碚指出,有些人早上还兴高采烈,下午沮丧,到晚上可能就会轻生。他指出,如果有双相障碍家族史、平时性格外向的高智商人群突然出现“抑郁发作”,尤其是25岁之前出现的抑郁,要怀疑双相障碍的可能,应尽快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诊治。
//
情绪异常高涨家长莫“泼冷水”
//
对于双相障碍的治疗手段,家庭支持与医生的治疗同样重要。甘照宇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氛围、有爱的社会支持、稳固的医患同盟等都是双相障碍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要素。
家长尤其要注意,对于学习成绩好、自我要求高、自律性比较强的孩子,不要给予过高的压力,平时多跟孩子交流想法,要尽量帮他们缓解压力,适当调低学习目标。
甘照宇指出,心理咨询、“做思想工作”均难以改善双相障碍,更不可能寄希望于孩子“靠自身意志克服低潮”,该病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改善。因此,当患者处于疑似躁狂发作、过分乐观自信时,家长不要当面“泼冷水”,以免刺激孩子,而应该在温和地聆听、安抚的同时,尽快带其就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一旦诊断为双相障碍,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通常治疗周期为一年,待症状改善且经医生诊断后再逐渐停药。如果患者自行停药,容易造成复发,严重时需要终身服药。
//
“春躁”来袭,这些病也要注意!
//
医院精神心理科吴小立教授表示,临床上,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在春季都相对高发。
“抑郁和躁狂年后在广州多见,与气候因素有关。”吴小立指出,躁狂、轻躁狂最多见的季节是春末夏初,尤其是天气转暖的时候,其次是春季,乍暖还寒季节。凡是有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病人,都被归入“双相障碍”。躁狂的早期表现,可能在性格和行为的变化,过去内向、小气,近一段时间突然变得慷慨大方、灵活主动地与人交往,精力旺盛起来,情绪从平稳变得波动起伏,或者容易恼怒,动辄发火。睡眠则从每天六到八个小时缩短到三四个小时,次日却毫不疲倦,甚至性生活频率都在增加,表现为旺盛型人格。
从发病年龄来看,从发病年龄看,躁狂发作的高峰年龄往往在30岁左右。现在发现青少年中躁狂、轻躁狂或者有双相障碍的比较多。要警惕的是,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隐藏着不少“双相障碍患者”。
//
自带“超级能量棒”?小心轻躁狂!
//
你的生活中是否这样的朋友?他们仿佛自带“超级能量棒”,有着使不完的精力,一旦闲下来就会闹出“幺蛾子”。
和躁狂症相比,轻躁狂的人更具有迷惑性。轻躁狂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幽默,跟人相处不错,充满正能量工作生活效率很高。吴小立指出,轻躁狂有时危害性更大,因为更具有隐蔽性,患者不自知,不重视,一旦发作起来,可能会引发意外的严重危害。
吴小立建议,如果身边有这种疑似躁狂、轻躁狂的朋友,家长、老师、领导应引导、帮助他们保持正性生活方式,也就是把个人的能量用于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务。例如,不妨给他们布置更多的工作量,让他们把能量释放在合适的地方去,例如学业、工作、运动等让他们愉悦的事情上。
如果家族中有明显的抑郁/焦虑、躁狂以及双相障碍患者,那么应该早做准备,更加重视心理健康状态,寻求友谊,建立更多的社会支持关系。吴小立强调,有躁狂特质或倾向的人,更需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和运动,不要触碰酒精、咖啡、茶等兴奋性饮料。
//
阳光“吝啬”抑郁高发
//
抑郁症的发病规律与季节变换相符合,春季抑郁病人更容易出现病情波动。吴小立指出,广州春节后的天气,乍寒乍暖,从三月初开始,抑郁症患者也逐渐增多。
春天抑郁症的就诊高峰从春节持续到五一,清明节是一个高峰。春季的阴雨天气可诱发抑郁症。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冬季抑郁”,在冬春相交时好发,受阳光减少的影响,大脑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减少,导致抑郁症病情发作或加重。
多晒太阳多运动
如果发现身边人有失眠、情绪低落、沮丧自责、对自我评价很低、精力减退、浑身无力、厌学、学习成绩或工作业绩大幅滑落等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陪伴其就医。特别是父母曾患过双相障碍的家庭,当子女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症状,即属于“超高危人群”,家人需密切注意其表现。
抑郁症重在预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人群。任何时刻,家长都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平心静气地倾谈、善意的理解和接纳。
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抑郁症患者也要遵循“生活处方”的要求,春季多晒太阳多踏青,适当运动,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对于青春期抑郁的人来说,他们更需要减轻学业压力,降低目标,更需要亲友的支持。亲友应多陪伴,别让他们独处。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通讯员甄晓洲、周晋安、江澜、查冠琳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廖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