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面临困境,教育工作如何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存在心理问题的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面对目前严峻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势,如何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构建高校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体系,但职责不明确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多级心理预警机制、工作条例、危机干预制度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权责界定不明确、事项内容不清晰的问题。例如,高校大都以宿舍为基本单元、以班级为核心、以学院为主导、以学校咨询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但对“校、院、班、员”四级人员应担任的具体工作未做出详细规定,导致后期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无人解决、具体措施难以落实。
有队伍,但专业性不强国家要求高校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然而国内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优秀人才匮乏,这就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只有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才具备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才,高校心理学教师与学生数量的比例远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另外,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二级学院辅导员并不是主修心理学专业的,到岗后也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实践经验不足。同时,心理咨询中心所采取的心理疗法及咨询方式较为陈旧,无法充分适应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