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马云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2/8/26 14:20:06   

作者

良叔

来源

良大师

大概所有的男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吧?

尤其是姓马的男人,马保国老师如此,马云老师也如此。

26年前,马云还在做翻译社。

一次周末,他带着大伙儿爬西湖群山的主峰——天竺山。

中途休息,大家都气喘吁吁,马云却捡起一根枯草,开始比划起来: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武林高手,比方说,我一发功,一甩手,这根草就能穿透这棵树。哎,我要是有旷世武功就好了,就像风清扬那样。”

后来马云创办阿里,就给自己取了个花名:

风清扬。

风清扬只在《笑傲江湖》里露过一次脸,但这个人物不简单,一出场就是一代宗师,教完令狐冲绝技后,便深藏功与名,再不现身。

这一点和马老师倒是有点区别,马老师虽然早已宣布退出江湖,可还时不时刷一下存在感,出现在公众面前,怼怼这个,撩撩那个,在江湖中这向来是犯忌讳的。

不过,马云和风清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当摆渡人,只不过风清扬只渡了一个令狐冲,顶多算小乘,马老师那可是大乘。

当年阿里上市,渡了多个亿万富豪,蚂蚁这次登陆A股,准备再渡40多个,谁知这条河难渡,挡了他一路......

之所以每次要渡这么多人,是因为马云这一路走来也有不少渡他的人,只是有的当讲,有的不当讲。

1

如果马云没有遇到莫利一家,他未必会成为英语老师,后来也未必会被骗到美国,当然,他也就不会去做什么中国黄页了。

年的夏天。

15岁的马云徘徊在西湖的孤山脚下,他想逮个外国友人来练练口语。

最后他瞄上了莫利一家,于是鼓起勇气和他们sayhello。

也不知当时马云说了些什么,反正他很快就和莫利一家打成了一片。肯·莫利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电气工程师,他那时刚刚退休,于是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杭州旅游。

旅行结束后,莫利一家回了澳大利亚,但他们和马云一直保持书信往来,马云甚至在信中称肯·莫利为father。

此后每两年,肯·莫利都会来中国看望马云一家人,他还经常在信中纠正马云的语法错误。

就这样,马云白捡了一个外教老师。

马云考上大学以后,莫利一家为了资助马云,每周还会存5-10澳元,每学期给马云寄去。后来马云和张瑛结婚,莫利一家还出资2.2万澳元帮他买了婚房。

这真的是个father......

莫利一家不仅教马云英语,在经济上给与资助,还为他敞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年的暑假,肯·莫利在信中写道:

年轻人,来澳大利亚看看吧。

那时马云正在念大学,他兴奋地飞到澳大利亚,在那足足待了29天。

马云和肯·莫利

澳大利亚之行对马云的影响极大,就像虚竹进了聋哑谷,令狐冲上了思过崖,杨过闯入了活死人墓,这简直是老天爷在偷偷地给他们换人生剧本。

从此以后,马云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但这只是个引子,马云更重要的一次睁眼看世界,发生在年。

那时的马云在经营海博翻译社,因此有了一次去美国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马云的这次美国之行很风光,但这其实就是一场骗局。

当时,杭州桐庐县政府和一家美国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美方没有按合同付款,需要一个懂外语的人去交涉。马云因为在杭州的翻译界已经小有名气,所以县政府找到他,委托他去美国谈判。

马云赶到了美国,一交涉,发现那就是一群诈骗犯。

他们安排马云住在拉斯维加斯顶楼的豪华套房,只要一按按钮,屋顶会立刻打开,剩下一层玻璃,马云躺在床上就可以看满天的繁星。

看完星星月亮,马云就逃走了。

因为那些人只是想拉笼马云,一起继续骗政府的钱。

对于那次逃亡之旅,有很多版本,有人说当时他被黑帮追杀,也有人说他曾被人用枪指着脑袋。具体经历了什么,不得而知,只是后来说起这件事,马云就不停地重复:

“那帮人太坏了!”

但当时逃出魔爪后,马云并没有直接回国,而是去西雅图见了一位老同事的女婿——斯图尔特。

正是斯图尔特,给马云打开了一个平行宇宙。

斯图尔特在西雅图VBN公司工作,他带马云参观了一台机器,并告诉马云:

这个叫电脑,还有Internet,你想查找什么就可以查什么。

马云一开始没敢动,怕弄坏了赔不起。

在斯图尔特的再三怂恿下,马云才小心翼翼地在雅虎的搜索栏里输了了四个字母:

BEER(啤酒)。

结果马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啤酒,唯独没有中国的。他又输入“中国啤酒””,但他看到的搜索结果居然是:

“Nodata”(没有数据)。

马云立马来了兴致,他问斯图尔特:能不能给我的海博翻译社也做一个网页放上去?

斯图尔特随即做了一个简单的页面,上面只有一段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和邮件地址。两个小时后,马云收到了5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邮件,其中一封写着:

“这是我在网上发现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你们在哪,我想跟你们做一笔生意。”

马云像发现新大陆,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他花重金在美国买了一台电脑,兴冲冲地扛回了国。

回到杭州的当天,马云就召集了24个人来到他家里,说他有重要事情宣布。

那时马云的翻译社经营得并不好,要不是他带着大家去义乌进些鲜花、礼品、袜子拿回来卖,他连房租都交不起。

虽然此时的马云创业并不成功,但他一下就能召集24个人,所以你不得不服马云的号召力。

大家到齐后,马云披着毯子缩在沙发里,唾液横飞地讲他在美国的见闻,最后他说他想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问大家有什么想法。

大家一连问了马云5个问题,结果马云一个也答不上来。

所以最后投票的时候,有23个人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人说:

要不试试?

这个人叫宋卫星,为了表示对马云想法的支持,他拿出了所有的积蓄:

1万元人民币。

于是,年,杭州文二路的一间12平米的民房里,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公司成立了。

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眼光独到之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还有句话你也得信,那就是:“猜中开头容易,猜中结局却很难。”

几个月后,宋卫星要结婚,那时“中国黄页”也不死不活,在未婚妻的强烈要求下,他鼓起勇气去找马云退股。

马老师也很大气,直接给了1.5万。这么算来,年化回报率超过了50%啊,小宋同志很开心地拿钱走人。

圈内人评价这事儿,有句经典的话:因为一场结婚,错过了一个时代。

当你把一个事件放到一个时代去看,会变得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马云和所有的互联网大佬都不一样。

其他人要么是见过世面的海归派,比如说张朝阳和李彦宏;

要么是技术流,比如说马化腾、张一鸣和雷军;

要么是出身于互联网大厂的运营或销售铁军,比如说滴滴的程维。

但马云不一样,他没写过一行代码,更没进过互联网大厂。

他多人把马云的成功归为,他掌握的英语技能,以及他那卓越的口才。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

在正确的时代遇到正确的人。

2

年,是个朝气蓬勃的年代,无数人都梳着周润发式的大背头,夹着个老板包,满大街地找生意。

其中就有马云的身影。

他跑到北京的一个新闻单位,想推销自己的中国黄页,接待人员问他找谁,他说:

“我们是中国黄页,想给国家体委做宣传……”

对方问:“啥玩意?黄什么?”

马云解释:“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宣传……”

对方打断了他:“哦,明白明白……请出门左转找龚先生。”

找到龚先生后,马老板递上了名片,说:“我们是中国黄页,想给国家体委做宣传……”

龚先生问:“啥玩意?什么叶?”

马云:“中国黄页,就是那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宣传……”

龚先生:“哦,明白明白……但不归我负责,请出门右转咨询。”

马云没走多远,龚先生大声补了一句:“黄页我懂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马云还礼貌地“哦”了一声,没有反驳。

每每谈到这事儿,马云似乎还不能释怀,他说那天晚上坐公交车回住处的时候,自己把头靠在玻璃上,狠狠地自言自语:

“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

后来马云带着大家离开了中国黄页,又在北京的外经贸部干了一段时间,但也没干出什么名堂。

于是,他带领七八名员工,来到长城上边团建,边开会,说不准备在北京干了,要回杭州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

同时他给大家提供了三条选择:

一是推荐他们去雅虎;二是推荐他们去搜狐;三跟他回杭州创业,但工资比现要少,只有块,每天还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当这些年轻人迟疑之时,马云大声说道:

“回去吧,从头开始,建一个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众人纷纷响应。

能把失败描述得这么婉约,把降薪说得这么艺术,这世界上也只有马老师了。

在马云这些追随者中,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叫孙彤宇。

他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年的时候,还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做销售。

有一次他跑到马云的中国黄页去拉广告,结果广告没拉成,自己反倒跟马云跑了。

后来,孙彤宇还拉来一个人头——妻子彭蕾。

年的“18罗汉大会”中,有两对夫妻档,一对是马云和太太张瑛,一对是孙彤宇和妻子彭蕾。

那时的彭蕾并没有决定加入阿里,她只是陪丈夫来体验一下,后来她说场面蛮诡异:

当时马云站在人群中间,张牙舞爪地说要做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号召大家出钱出力。

彭蕾的内心一开始是排斥的,后来在孙彤宇的影响下,她才正式加入阿里,成为十八罗汉之一。

比起处于团队边缘位置的彭蕾,孙彤宇一开始就处在团队的核心。孙彤宇在阿里的工号是3,仅次于1号的马云和2号的张瑛。

正是因为一开始有像孙彤宇这样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才有了今天的阿里。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死心塌地,除了马老师的个人魅力外,大概是因为他们确实也没地方去。

马云曾说过:“我们初创团队的人,都是没人要的。”

这还真不是谦虚。

当时有个叫雷文超的同学,他是18罗汉里唯一一个名校毕业生(美国普渡大学),而且还是硕士毕业,但他很快觉得阿里容不下自己的才华,便另谋高就。

剩下的人,全都没啥背景和家底,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的,在体系外的蛮荒之地,只有死磕一条路了。

而孙彤宇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孙彤宇对阿里最重要的一次贡献,是在年。

彼时,致力于B2B业务(针对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在江湖中已经有了一定地位,但还没有B2C业务(针对个人服务)。

年年初,几名员工依次被叫到了办公室。

马云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个秘密任务交给你,需要你离开这家公司,到另外的地方去做。你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家人,男/女朋友,你愿不愿意?

如果对方说愿意,马云就会交给他一份厚厚的合同,让他签字。

合同是纯英文的,大家也看不懂,稀里糊涂地就签了字。

都签字之后,当时担任阿里巴巴投资部总经理的孙彤宇就带着这5个人,悄么么回到了阿里的创业圣地——湖畔花园16栋三层,也就是当年“18罗汉大会”召开的地方。

他们加班加点地开始了一项秘密任务。

5月10日,这个项目成功上线。

当时马云坐在家中,他端起酒杯,对着远方遥祝道:

“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当时阿里所有的员工都被蒙在鼓里,直到一个多月以后,有人在公司内网发帖,说最近冒出了一家淘宝网,来势汹汹,估计是个劲敌,很多人跟帖表示担忧。

一时之间,阿里人心惶惶,但马云什么也没说。

又过了一个月,马云才跑出来安抚大家:

“不要慌,淘宝网是自家的。”

之所以搞得神秘兮兮,是因为当时美国零售网站巨头eBay已进入中国,并且占领了中国90%的互联网C2C市场,所以淘宝不敢大张旗鼓。

但一场大战终究是在所难免,后来孙彤宇带着团队和eBay周旋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才胜出。

当然,淘宝网能一骑绝尘,也得益于那年年的那场瘟疫——非典。

不愿出门的网民们,给了淘宝一次绝佳的机会,等到瘟疫散去,淘宝已在江湖有了一席之地。

随着淘宝网的崛起,被称为“淘宝之父”的孙彤宇在阿里的威望开始大增,因为他的花名叫“财神”,所以大家都叫他“财爷”。

阿里有了一个“爸爸”,怎么还能冒出一个“爷”来呢?

这场面就有点尴尬了。

到了年,当淘宝网的销售规模达到了数百亿,孙彤宇正春风得意,阿里董事会却毫无征兆的发了一份人事通知:

孙彤宇卸任淘宝网总裁一职,去海外商学院进修学习。

翻译过来就是:你被炒鱿鱼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传言很多,咱不去阴谋论了,比较靠谱的分析是,两人的性格太相似,所以很难兼容。

孙彤宇也是那种激情强势的做派,有点管理经验的都知道,搭班子要讲究互补。

一把手天马行空,二把手就得严谨务实。

一把手威严,二把手最好怀柔。

如果两人都很刚烈强势,那就要命了,最终会演变成阿里姓马还是姓孙。

结局我们当然都知道了,阿里属于姓马的,当然还有马背后那些朋友们的。

而孙彤宇老婆彭蕾,却很符合互补原则,所以后来开始主政支付宝,成为马云的左膀右臂。

这就是阿里“两父一母”的由来:

马云是“阿里之父”,孙彤宇是“淘宝之父”,而彭蕾是“蚂蚁之母”。

孙彤宇退场后沉寂了几年,直到后来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拼多多,似乎也是为了完成某种执念。

3

蔡崇信算不算18罗汉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因为蔡崇信在阿里的工号是19,本不属于18罗汉。后来雷文超离队,才多出一个替补名额。

如果蔡崇信算入18罗汉,将把这个团队整整拉升一个档次。

因为他身上的诸多标签实在是太靓丽。

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蔡崇信,有钱,地位,还出身台湾的法律世家。但他非要放弃五百万的年薪,加入到月薪块的阿里,连“十八罗汉”自己也想不明白:

“他那么牛逼,怎么可能跟我们混在一起?”

他们以为蔡崇信一时冲动,被马老师蛊惑了,私下纷纷劝他离开,别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这些年轻人啊,真善良,但是那时的他们,可能还理解不了蔡崇信这类人的境界,年薪千万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徒手打造一个“帝国”。

年5月,蔡崇信还在投资公司InvestorAB担任亚洲区高管,他特意跑到杭州找到马云,准备帮一位台湾朋友谈收购的事。

结果两人见面后,蔡崇信发现马云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他只是刚上线了一个网站,网站上有2万8千个用户,收入为零。

但看腻了华尔街精英和硅谷新贵的蔡崇信,发现马云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一般人见到投资人,话里话外都是钱,眼里冒着金光,但当时马云从头到尾都没谈钱,他只是激情澎湃地谈论一件事:

伟大的愿景。

而当西装笔挺的蔡崇信走进他们的办公室(湖畔花园马云的家里),他看到门口摆着十来双鞋,房间里散发着脚臭味。十几个人都挤在房间里,地上铺着床,累了就可以直接躺下睡。

蔡崇信当时就想,这个人这么穷,还其貌不扬的,居然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不得了啊,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于是蔡崇信有了加入这个团队的冲动。

但当时蔡崇信并未向马云表明心迹,回到美国后,蔡崇信和太太吴明华说了自己的想法,吴明华吓了一跳,她非要去看看这个叫马云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后来马云带着他们夫妻俩泛游西湖,船划到湖中心,蔡崇信突然说: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吓了一跳,差点掉进湖里。

他告诉蔡崇信:“我只出得起块一个月。”然后是各种推辞,毕竟对方是王炸级的神仙人物,他要不起。

结果这时倒是吴明华当起了说客,她对马云说:

你就让他加入吧,否则他会后悔一辈子。

嗯,有时婚姻也能让你拥有一个时代。

马云和蔡崇信

就这样,年7月,蔡崇信加入了阿里,担任CFO(首席财务官),成为阿里的第19号员工。

蔡崇信加入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公司,并为18位创始人每人准备了一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详细说明了股权和义务,还在黑板上给大家从最基础的股权、期权、财务制度讲起。

蔡崇信的这拨操作,对阿里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家从一开始就在激励、进入、退出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避免了后期产生矛盾。

接着,蔡崇信开始解决阿里最重要的难题:没钱。

蔡崇信当时陪着马云到处找投资,结果接连找了38家,个个都被马老师的口才折服,然后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们,还有好心的投资人,把蔡崇信拉到一旁说:

你这么好的条件,别不清醒啊......

哼,庸俗的投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做伟大的愿景。

有着伟大愿景的马老师每当向别人说起这段经历,总是带着一丝的不屑:

我们一连拒绝了38家投资公司。

我向来佩服这种挨打都很帅的男人,拍拍身上的土,然后笑着问你手打得疼不疼......

但是,马老板很快笑不出来了,因为公司连块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

关键时刻,蔡崇信找到自己的老友,高盛亚洲区主管林夏如,听了蔡崇信的介绍,林夏如也决定去湖畔花园走一趟。

在闻过满屋子的脚臭味后,他也被阿里团队打动了。

年10月,高盛和阿里终于达成协议,5家机构投资阿里万美元,占股50%,其中高盛出资额为万。

马云终于有钱给大家发工资了。

有了高盛的背书,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也瞄上了阿里,想要投资。

但此时的马云觉得自己已经不差钱了,于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带商业计划书,也没有PPT,空着手就跑去和孙正义大谈特谈了一通“伟大的愿景”。

结果孙正义恰好是一个喜欢听“伟大愿景”的人,才听了6分钟,就打断激情演讲中的马云,说:我要投资。

结果这一次,阿里拿到了万美元的融资。

还好有这两笔融资,不然阿里很难熬过年,因为那一年,互联网泡沫泛起,资本寒冬袭来,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死在了21世纪的开局。

阿里烧了几年钱,再度陷入窘境,直到年,蔡崇信又为阿里筹集了万美元。

在此之后,阿里才彻底“脱贫”。

在蔡崇信的带领下,阿里先后并购了雅虎中国、高德、UC、圆通、优酷、饿了么,又在内部孵化出了支付宝、天猫、钉钉……

阿里不再是以前的阿里,马云也不再是以前的马云。

蔡崇信可能是至今为止,马云最意外,也是最重要的“摆渡人”。

马云经常会夸“十八罗汉”,说这个忠诚,那个勤奋,但回过头来,他又会说:“像蔡崇信这样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内部培养出来……”

在马云眼里,蔡崇信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因为他是天降的“财神爷”。

所以蔡崇信也成了马云之外,阿里唯二的永久合伙人。

年,阿里在纽交所上市,创下史上最大IPO记录。马云依旧站在众人中间谈笑风生,而主导了此次IPO的蔡崇信,像往常一样站在马云身后,默默地微笑。

4

就在阿里上市的前一年,马云跑到黄奇帆的办公室。

当时黄奇帆担任重庆市的市长,中午他俩一起吃面,黄奇帆问马云:

“你现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还没有做成?”

黄奇帆原本只是想和他谈谈人生,结果马云来了一句:“我想搞个贷款公司。”

黄奇帆说:“你是浙江的老大公司,贷款公司地方政府就能批,这有什么难的?”

马云:“我们浙江义乌、温州这会儿小贷公司在整顿,全部冻结了。”

马云说这话是有历史背景的。

当时,一场金融风波了席卷浙江,全国各地的街上都可以听到一句话: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黄鹤欠下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当然,当时卷款跑路绝不只是做实业的黄鹤。

黄奇帆就说:“你如果到我这搞小贷公司,只要不搞P2P,我三天就帮你全部办完。”

之后马云就在重庆办了两个小贷公司,一个叫花呗,一个叫借呗。

现在蚂蚁金服亿的利润,其中有45亿来自这两家公司。

用黄奇帆的话说,这就是蚂蚁“吃饭的家当”。

一位大领导曾说过:

一个人的成就要放在一个时代中去看,谁也不能脱离这个时代的红利谈成就。

我想“时代红利”所指甚广,既包括体制的支持,也包括社会形态的包容,更包括同处这个时代其他人的协同。

然而,当一个人身处巅峰时,也许已经很难分清自己的能量在其中的配比。

年,马云拍了个微电影,叫《功守道》。

在电影中,他化身高手,与吴京、甄子丹、李连杰等高人过招,并最终拿到了武林秘籍。

然而,影片的最后,却发现这只是一场浮华春梦。

至此,马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武侠梦,只不过是通过另一场梦来完成的。

然而,能让这么多大腕陪自己一起来做梦,也是一件蛮浪漫的事......

-End-

参考文献: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道》,赵先超

《这就是马云》,陈伟

《马云和他阿里帝国》,何加盐

《商业经典案例课》,张潇雨

《马云背后的那个男人》,十点人物志

《马云旧事:“18罗汉”中的夫妻档,彭蕾与孙彤宇在阿里的浮沉故事》,老方在互联网

《今天,马云退休了》,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