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编者按如果要问,一所大学的什么最吸引你,答案或许是精致的建筑,或许是春日的樱花,或许是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在王思涵的眼中,北师大的低调、强劲的学科实力、鼎力相助的同学、真诚耐心的老师、有爱的心理咨询、绿化以及小动物,都是让北师大成为最温柔的高校之一的原因,而她所在的心理学部,便成为了其中最温暖的地方。北京师范大学作者简介:王思涵,年毕业于青岛二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现就读于心理学部。谁心里没有一片白月光呢,刚来北师大的时候,我还是个精神北大人,时不时对着小小的校园叹息。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证人,暮去朝来,日升月落,这个三环以内、小巧玲珑的高校一点点向我展现出她含蓄而动人的美丽。如今,我深信北京师范大学是最温柔的高校之一,而我所在的心理学部,可以说是这所高校里最温暖的地方。01倒也不用这么低调…北京师范大学有个特点,就是非常低调。每当别的大学风风火火轰轰烈烈抓住一切机会宣传自己时,北师大却是矜持地跟在后面,点到即可,再不过多声张。不止是宣传,有时候我觉得,北师大似乎习惯了不争不抢。光是我们和北京大学之间的趣事就有好几件。比如,当年“大学堂”牌匾,其实是北大校庆的时候从北京师范大学借过去的,后以安全保管为名保存于北大校史馆,北师大也不急不恼,那就放那里好了。再比如,北师大和北京大学本是同根同源——前身都是创办于年的京师大学堂。定校庆日的时候,北大提出两所高校共用一个校庆日多少有些奇怪。于是,北师大再一次十分大方地退让了,既然如此,那你用年,我用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我们的校训,也是学校的行事风格。谦谦君子,能让人一步,又何必喧嚣吵闹?然而太低调,也有弊端。填志愿那段时间,家长喜欢互通消息。我妈接到过一个电话,询问“北师大和XX大学哪个更好”。这所大学我就不说名字了,总之,这个问题让我觉得非常匪夷所思。如果换成分数相近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难以相信会有人问出这种问题。当然,和亲戚们解释“我们毕业了不一定要当老师”,也是北师大学子的痛苦之一。明明是科研能力很强的综合性大学,就因为名字里带了一个“师范”,不知招来多少误解。而北师大心理学部,同样是一个被“低调”拖了后腿的地方。全国第一!第一次听说北师大的心理学排名全国第一,是在雅思课的课间,老师和我闲聊。我和他说我想学心理学。他立刻跟我讲,那可以去考北师大,北师大心理学是全国第一。“什么?!”我震惊了。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北大才是心理学最强的地方。后来,在新生班会上,这件事又一次得到了实锤。辅导员说我们“可能不理解这个‘第一’是什么意思”,于是直接向我们展示了双一流学科评定的分数。确实,看完分数,我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总分,差不多是第二第三名加起来一样多。但北师大偏偏就低调到连高考生都不知道心理学第一的高校是谁。总之,从那天新生班会开始,我就暗搓搓地高兴起来:来对地方了。02心理学到底学什么?“不读心,不解梦,不算命”,这是我们需要对普通大众澄清的最基础的三点。我们学的内容,和《LieToMe》,和各类微表情犯罪心理学,也几乎不沾边。其实,基本市面上畅销书里写的和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我们都是不怎么学的。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在大一的课本上几乎见不到这个名字,即使见到了,语境也大多数是“华生等行为主义者对弗洛伊德的体系提出了挑战”。也许真正接触到他,要等到大二的心理学史。心理学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说到底是关于心智的科学;而我们目前所学的,大多是基本的科学原理,或是行为规律,或是实验方法。什么,这就失去兴趣了?你知道为什么许多人会犯经典的逻辑错误,比如做出“所有的学生都是青年人,一些青年人是球迷,所以一些学生是球迷”的错误三段论推理吗?你知道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或许就能看出床和地面有高度差了吗?他们摔落,更大的可能只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你知道为了治疗癫痫而切断胼胝体(连结左右脑的中间部分)的“裂脑人”,会表现得像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吗?他们会出现所谓的“人格分裂”吗?这些都是我们会学到的内容。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03最温暖的地方比学科更让我想留下来的,是这里的人。从同学到师兄师姐,再到教授和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我时不时地会被意外的小温暖打动。我加入了心理学部女篮队。我是个标准的萌新,投篮投不进,传球传不准,除了跑的快一点之外,几乎和这项运动一点边都不沾。训练的第一天,师姐就非常耐心地指导我的投篮姿势。也许是我学的慢一些,好不容易标准了几次,过几分钟就又回到了起点。我自己都有些过意不去,而师姐只是对我说,没关系,慢慢来。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她们从不吝啬夸赞;而比赛处于下风时,我听到最多的口号是,“没关系,好着呢!”——好着呢。这句话我从此一直记在心里。心理学部的同学,是可以容忍你宣泄负能量的人。在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丧而觉得你是个怪胎。因为心理学人尤其清楚,产生负面情绪再正常不过,憋在心里还不如痛快地说出来;心理学人同样清楚,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正常是什么?不过是大众化的观点,甚至换个色彩,就可以称为平庸。如果你默默流泪时被人瞥见,或是发脾气被人注意到,甚至可能会收到室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传达共情的消息,告诉你这里有人愿意听你倾诉你的苦恼。并非是因为我们打算成为心理咨询师,也不是因为心理学教人如何和他人相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素养——一种当你逐渐了解人们如何思考、如何产生情绪波动、又是如何想要保护自己时,一些普通人或许觉得过分的行为,在你眼里都有理可循。而心理学部的老师,也超级nice。我有些意外地当上了班长,因为缺乏经验犯过不少蠢事,比如在某一天中午的时候去找老师领材料。我也知道中午老师可能午休,所以决定先在门边听一听里面有没有动静。结果,我听见的是很热烈的聊天声。我心想,妙啊,看来可以进去。然而,我敲了敲门,却没有人应……我又试探着转了转门把手,发现门是锁着的。又过了一会,终于有老师把门打开了,问我来做什么。我回答说,来领新生导师手册。那个老师又问,是哪个老师叫你来的。因为是在班长群里通知的,我甚至有些理直气壮地掏出手机给那位老师看聊天记录。她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和之前一样心平气和地跟我说:“我们在开会,你下午再来吧。”我:……对不起老师打扰了但是那位年轻好看的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生气。也许是心理学部的老师对大一新生尤其宽容些吧。心理学部学生会的师姐也和我讲过,要珍惜大一的时光。大一的时候,即使是直接去哪个老师办公室,问他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他多半也会愿意和你讲的。而到了大二,你也许就得自己去知网搜老师的论文了。说了这么多新生,当然要再提一下新生导师制度。我不知道其他学部的新生导师怎么样,但在心理学部,有的人真的能“捡”到神仙导师。不错的导师,会每周提醒同学阅读文献,定期和指导的学生们见见面,给予生活和学术上的答疑。而我的一个室友,就是运气极好地选上了神仙导师:他会督促同学们运动打卡,和学生碰面时经常“顺便”点外卖聚餐,给学生们买新年礼物,甚至曾经带学生们逛过植物园……真是令人艳羡的满满的关爱。04显眼的和不显眼的温柔也许是因为心理学是王牌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也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内设有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雪绒花”社团开通晚间热线倾听同学们的心声;京师心理大学堂、雪绒花心理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