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让悲剧不再重演河南农大附中举办校园危机干

发布时间:2022/12/18 0:49:09   

4月20日下午,《让悲剧不再重演——校园危机干预》主题公益讲座在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大礼堂隆重开展,讲座由农大附中徐佳书记主持,田随凤校长和全体教职工参加。

文荟工作室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认证培训师谢文荟老师和河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以渔心理互联网教育创始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王亚坤老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就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女生坠楼事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认知解读。讲座主要内容是:如何辨识青少年异常行为的预警信号,青少年脆弱现象的解决办法,如何预防校园悲剧的发生,如何建立校园危机干预方案,向农大附中全体教职工送来了一场危机过后的及时雨。

本次讲座缘起于4月9日,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八年级学生跳楼,学生父亲发长文,舆论哗然。一条鲜活的生命逝去,社会为之痛心,更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一线老师们心里很矛盾:学生还能管吗?该怎么管才能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出现这类事件后如何积极应对,才能把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讲座开始,文荟老师梳理了事件的几个重要节点。

我们先看看来自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的通报:

年4月9日上午,我校八年级十班学生向班主任反映本班同学胡某将手机带到教室。当天上午10:05左右,班主任将胡某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同时通知胡某家长来校配合处理此事。在班主任询问过程中,胡某不承认将手机带入教室。为了弄清真实情况,班主任离开办公室,10:17,进入班级教室进一步了解情况。10:44,班主任从教室拿到了胡某的手机,返回办公室,此时,胡某已离开办公室,不知去向。

10:41,校园保安发现一人趴在教学楼前的地上,立即向总务处主任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0左右,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在救治过程中,学校领导全程陪同并安抚家长情绪。

事情发生后,我们全体师生同家长一样感到痛心和惋惜,我们也真心理解家长失去孩子的悲痛心情。学校第一时间对家长进行慰问和安抚,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主动与学生家长就善后工作积极沟通,反复进行了3次协商,家校双方就家长索赔一事未达成一致,我们将与家长进一步积极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我们将认真反思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抚慰家长情绪,积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下一步,我校将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阳光、向上、快乐成长。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

年4月14日

这是在事件发生后一周后,校方发出的公开通报。

从短期来看,事件已经造成了郑州事发学校学生的集体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及隐藏在校园中的诸多隐患。长远来说,事件的影响已经造成了社会恐慌,年轻生命的夭折,校园内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全国人民再一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

王亚坤老师从常驻告密者、普遍的排异现象、青少年脆弱性以及校园工作者的敏感度四个部分逐一分析,强调当代青少年的脆弱性具有极其广泛的普遍性,是绝大多数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最后,传授给了在座教师四个可操作的预防措施。

最后,文荟老师简述了校园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

危机事件发生后,危机干预系统一键启动,45分钟内所有危机干预人员到位:

核心组:由校领导和专业咨询师参与,第一时间跟当事人家长展开工作。

新闻小组:协助校方、警方查清事件的缘由,分阶段向公众发布全面正确的信息。谣言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官方信息的滞后。

教师干预小组:及时对所有老师通报相关情况,了解老师的心理状态,进行团体干预,当事老师要进行重点干预。

学生干预小组:跟各班班主任紧密配合,了解本班是否有学生出现异常的行为和情绪,特别是目睹了事件本身的学生,或者本身情绪比较脆弱的学生,通过团体或个别会谈,筛查出高危学生,进行个案辅导。

在事件初步稳定之后,要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创伤干预,及时消除危机事件在学生心中留下的阴影。

危机事件发生一段时间后:要在全校开展关于珍惜生命的心理健康宣传,同时要安排两名以上专职人员巡查跟踪,两周后为全校师生做一次心理健康评估,筛查确认心理健康情况。

最后,危机干预系统向学校提供此次危机干预整个过程的详细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是危机干预的整个框架,每个小组都有具体详细的工作方案,要相互配合、系统行动。

整个讲座过程中,大礼堂弥漫着严肃认真的气氛,老师们低头做着笔记,不时拍照记录。

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文荟老师解答了为什么教师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建议不要让孩子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学习,最起码不要在自己的班级里。

文荟心理工作室设在天润国际医疗中心,可以为农大附中的全体老师提供公益的心理健康筛查,为辛勤的园丁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文荟心理工作室也将继续为其他学校提供公益心理讲座,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心理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编辑:楚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5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