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我通过自救一步步走出了绝望的深渊

发布时间:2023/7/18 0:27:27   

当头开始频繁剧烈疼痛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因为肩颈的原因;

一对一服务,贴心可靠,免费咨询了解更多

当身体开始频繁发麻,疼痛而又找不到原因的时候,我总是说人到中年,新陈代谢的速度下降了,体能也跟着下降了。

可,我忘记了,这正当壮年的时刻,不该有如此状态。

当我一日三餐都没有食欲,当我无法和孩子交流时,我知道我出问题了。

01抑郁是什么感受?

走进红树林心理咨询大门的时候,我的状态可以用极其糟糕来形容,情绪和身心都几乎跌落到了谷底,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也到了顶端。

唯一能够值得庆幸的是,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保持着爱好,时不时会看一些书籍,也对抑郁症会有所耳闻。

于是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刚开始老公无法理解,身边朋友觉得只是“矫情”作祟。

你很难向没有切身经历过或者深度了解过的人去解释什么是抑郁,即使我看过那么多的书和文章,当它向我袭来的时候,还是让人觉得不可置信和威力猛烈而又无力阻挡:

以往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任务,变得甚至难以开始,连打字都觉耗费精力,提笔都觉无比厌恶;看着一个个的任务清单,积累越多,却无法动手开始做;早上醒来,睁开眼,一想到要去上班,便觉生无可恋。工作到下午,忽然间就觉得无法在公司呆下一秒,逃也似地离开了公司。或者在大街上漫步,神游,宁愿在公园坐着,也无法回到继续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只能让自己躺着,起床没有力气,走路更加没有力气。连最爱的孩子都无法跟她玩耍、讲故事,甚至连回应孩子的呼唤都变得吃力;最明显的生理特征是,一个号称吃货的我,忽然一日三餐都可以不吃。任何食物到了嘴里如同嚼蜡;不想与人说话,想躲着一切人,最好让大家都看不见我。在一次大型的会议直接逃离掉,对于一个对工作责任心爆棚的我而言,真的是人生第一次,连解释都懒得交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疲惫,无尽的疲惫,而又同时伴随着无尽的失眠。家人带我出去散心,我走在后面,看着前面的家人,彷佛我在地狱,他们在天堂,我看得到他们身上的光环,但我的手甚至感觉触摸不到他们(这种感受很真实,真实到我现在都忘不掉,近在咫尺,却又咫尺天涯)

02学会自救

你以为只有表面悲观的人才会得抑郁吗?

我是谁?

我不一直是那个积极乐观、坚强无比的女主角色吗?

为什么这样的一个我会忽然之间崩塌?

我至今都未曾想明白,为什么会是我,又或者正是因为过于坚强的性格,才导致了抑郁的发生。

我还在探寻中......原因不多说,每个人都会有长期的或者短期的诱因。

自救,请一定不要对抑郁抱有偏见

当身边有人出现以上症状,请不要认为他/她是矫情,很有可能是生病了。而这种“生病”真的不是靠日常的安慰和打鸡血能缓解得了的。

如若说宽慰人,激励人,我自己都会给自己封一个“优秀鸡血王”的称呼,但这一切都没用。

当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说我抑郁了,当时的老公无法理解。他以为我只是工作太累了,于是让我好好休息。

我跪在床上,根本无法入眠,不停的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有谁能帮帮我。

在黑暗中,我拿着手机开始求助于在线医生,一个一个的字打出去,症状,求助,很快得到了回复,在与医生的交流过程中,建议我除了医疗干预外,增加心理咨询。

老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帮我搜罗行业内口碑好的机构,才让我最终进入了心理咨询的门槛。

咨询已经开展2个月,我的状况在“医院+心理咨询+家人朋友”的理解关怀下,已经算是逐步走出了心理黑暗的深渊,开始像正常人一样去上班,开始能够陪伴孩子,能够在人群中交流,食欲也完全恢复了。

03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第一步?

走出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

首先,让人承认自己得了抑郁就是个最大的槛。

我算是个比较open的人,很快我便承认了自己的症状开展自救。但当我告诉我父母的时候(还是有医学背景的父母),第一反应是“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会得。”

对的,老人们用的是这个词汇,你能从长辈的语气和脸色看出:不可置信,慌张,羞愧,甚至有一丝丝耻辱。我们如此优秀的孩子,不可能得这种病,肯定是你心态不好,你总是过于忧虑,你要坚强,要坚强,爸妈年轻的时候,受过的苦大多了.......

找到身边能够理解并支持你的人。

这个场景你们熟悉吗?这些语言你听得不少吧?孤单吗?——确实,但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希望看到文字的你,也可以。

只是,我们无需说服所有人,到前几天,还有闺蜜以为我只是犯了“矫情”病。也有心理极度脆弱的家人,出于对他们的保护,也不会告知。

但希望如果同处境地的你,还是能在生活中找到能够倾诉和交谈的支持。

我算是比较庆幸,老公一直在身边陪伴,倾听;长者师傅也同理心的在理解和疏导,并结合我的情况给与适合我的建议。

“太多”不现实,“没有”会孤单,在亲情友情的支持下,再加上专业咨询及医疗,积极的对待是会带来改善的。

如何选择咨询师?

进入机构必选咨询师,其实我的选择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我当时那个状态,也无法想出什么技巧来,更没有什么个人背景详细研究,可能先选对一个好的机构才是王道吧:

第一,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然后会从中段入,因为内心还留有对心理咨询这个“以小时高收费”行业的怀疑;第二,看眼缘!在网页上打开咨询师的照片,看到哪个最舒服就是哪个,遵从自己的内心(每个老师都很养眼,但在你状态最糟糕的时候,你的第一感可能会引领你到一个人的身边......有点玄乎,但又无需深究)04我从咨询中得到的帮助

信任的桥梁,心灵的修复师:

在这段时间,我的咨询老师就像我在大海中即将溺亡前看到的小船,拯救了我的心灵(当然,还有医疗的药物干预作用)。

专业的倾听和引导,让我陷入混乱和躁动的灵魂碎片,开始往下沉,开始逐步重组。

在她的引导下,去做出一些有利于身心的选择(不要以为咨询师会代替你做选择,无论什么咨询,你都要自己找出内心真正的需求,从而做出决策)。

每周,都会很期待咨询时候的到来,就像等待一个能理解你的人一样,你可以将这周发生的事情,你的困惑跟她分享。不用担心有什么评判、指控,但又魔性般的让你能够逐步的挖掘内心深处的东西。

我听说来访者和咨询师是需要花时间建立信任关系的,我想每周盼望着咨询的这种迫切心情,就是桥梁已经搭建的最好证明吧。

我还是会担忧,不知道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全的恢复。

医生说,首先,你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常人。

我也确实感觉自己对工作没有了激情,但正是一天天的好转,让我有信心在老师和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走出来。

有了咨询师还需要医生吗?

如果真的是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医院进行问诊,进行医疗干预。会有科学的医疗检测和检验,医疗和心理相结合,应该是我能够想到的比较好的治疗方式吧。非这方面专业,但经历让我有所感悟。

是否需要离开现有环境?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我很久很久,从老公、师傅到咨询师到医生,前两者斩钉截铁的让我脱离产生困扰的工作环境;咨询师老师会建议给自己一到二周时间观望,能不能继续(因为刚开始老师和来访者需要逐步熟悉,建立信任和对你的了解,所以需要时间);而医生大多建议不要保持变化,理由是你现在的状态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并不一定代表客观和正确。

在这么多的不同建议下,我最后还是综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离开,并开始新的路程。

每一个身边人和专业人士的建议都没有对错,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要做出选择。

选择没有对错,对于是否要脱离也没有单纯的YESORNO的答案,每一个个体都面临着复杂的情况。

这也是治愈路上你我必须自己去面对的最终决定。

写在最后

在如此焦虑而又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伴随着一波一波的疫情,下行的经济,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也在增加。

我想,我是幸运的,至少我在拼命寻求帮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深渊中看不到天空。

希望机构能够帮到更多人,也希望心理健康能够被提上更重要的日程,融入孩童阶段的教育,融入工作中。

但最终最终,除了外界的帮助,还是要回归到你自己,你的内心,自己的努力。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匿名来访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2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