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中央文明办关于印发2021年文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文明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文明办,本部志愿服务工作相关直属单位:
现将《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志愿服务条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为主题,推动志愿服务在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复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活动和景区文明旅游中发挥积极作用,现就开展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庆祝建党周年为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动员各类文化机构、旅游景区、社会团体等广泛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为重点服务区域,面向以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的广大群众,开展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二、工作任务
(一)深入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化
1.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年“春雨工程”以红色景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商业街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为重点,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及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见附件1)。
2.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年“阳光工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旗)为重点,招募文化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基层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见附件2)。
3.组织实施“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年“圆梦工程”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重点,招募有一定教学能力且热心社会公益的文化能人、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志愿者,根据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安排和具体需求,定期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学生开展艺术培训和辅导,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见附件3)。
4.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系统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有关要求,组织年文化和旅游领域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推选工作,宣传推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领域方向正、影响大、群众认可的“最美、最佳”典型。
(二)发挥志愿服务在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经济复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活动和景区文明旅游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常态化
1.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地要充分利用革命文物、红色典籍、红色经典剧目等特色资源,抓住“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遴选反映党史重要事件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等红色文化场所和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组织主题展览、阅读推广、红色剧目演出、主旋律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势政策宣讲、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着力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2.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宗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地要继续通过实施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平台,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和结对帮扶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特点有机结合,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民族地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语言援助和志愿服务。
3.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地要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深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乡风文明。完善“结对子种文化”,培训和辅导农村群众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乡村学校少年宫师生,提高农民和农村少年儿童文化艺术素养。组建轻骑兵式文艺小分队开展活动,营造乡村文化氛围,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4.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追求,引导志愿服务助力经济复苏。各地要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深入城市商业街区,结合城市特色和市民文化需求,整合城市街道、交通、文化阵地、媒体等资源平台,孵化文化人才,营造服务场景,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城市街区文化品位,激发城市活力。
5.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各地要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区、旗),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动态,围绕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内容,精心策划贴近百姓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开展中国特色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6.以学雷锋志愿服务为导向,引导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志愿服务阵地作用。各地要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为平台,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7.以倡导文明旅游为抓手,推动旅游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各地以旅游景区为重点,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需求、提高旅游行业综合服务质量为目标,引导志愿者在文明引导、游览讲解、质量监督、旅游咨询、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游览提供帮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游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