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幸福婺城感谢医路有你婺风2019
记者邱琪、翁哲宁、实习生陈雨萌
在婺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着救死扶伤,传播健康的使命。疫情下,他们以身为墙,筑起防疫的堡垒;日常中,他们以爱为名,护佑千家万户的幸福。他们没有万丈光芒,却始终温暖如光。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为弘扬医者仁心之美,致敬济世佑民之心,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四位医务工作者,聆听他们用爱心和知识、智慧和勇气诠释这个职业的特有内涵,感受他们神秘又真实、平凡又特殊的工作瞬间。
陈桂红
守护好一方百姓的健康
“今天身体情况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8月18日上午,记者在婺城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见到陈桂红时,她正通过电话询问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据悉,当天是她日夜奋战、驻守隔离点的第12天。
陈桂红现为雅畈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在去年疫情爆发初期,她就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疫情防控最前线。此次疫情形势再次严峻,她依旧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再次投入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中。
据了解,陈桂红主要承担隔离人员的信息核对、登记资料、健康状况监测、健康宣教及各类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在这里,她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隔离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既需要严谨专注,更需要所有医务人员默契配合。”为及时传达疫情防控工作指示,陈桂红时刻 在陈桂红看来,隔离点既是抗击疫情最前沿的“特殊战场”,也是隔离人员温暖的“健康港湾”。由于隔离时间较长,部分人员会产生焦躁的情绪,他们往往会通过寻求对话的方式来缓解心绪不宁的状况。对此,陈桂红桌上的电话成了24小时心理热线。每一回,陈桂红总是耐心地接起电话,通过言语的交流,不断缓解他们焦虑的情绪,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前几日,我们还收到隔离点一位小朋友写的感谢信,她稚嫩的笑脸和淳朴的话语让我们收获了一份感动。”陈桂红说道。
扎根基层20多年,顾全了大家的陈桂红,常常“忘了”小家。眼下,家中孩子正在念高中,课业和心理压力都很大,正需要家长的陪伴和辅导,可因工作的特殊性陈桂红不得不暂时告别家庭,24小时待命。“空闲时间,我会和孩子通电话,家人们也都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既然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做好基层医疗服务。”陈桂红表示。
裘灵钧
“医”路坚守担当践初心
从医9年,裘灵钧已从“菜鸟”成长为一名独挡一面的全科医生,作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定向生,她自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扎根乡镇村社,服务基层群众健康。从莘畈乡卫生院到白龙桥镇中心卫生院,山区的艰苦,基层的繁琐,始终没有动摇裘灵钧坚守岗位的决心,9年沉潜,她已成为村民健康的“守护者”,所签约的家庭医生服务人口多达人,为基层群众长期提供着高效稳定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常常身兼医生、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监护人、卫生服务协调者等数种角色,工作非常繁琐,但只要能看到居民身体健健康康,我就不后悔选择从医这条路。”裘灵钧表示,许多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全科医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老年人打交道,“老年人的各方面生理机能都有所下降,在医治时一定要多换位思考,全心全意为他们谋便利。”
在裘灵钧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里,有一位家住白龙桥镇十二局社区的特殊病患陈爷爷,他患有肝恶性肿瘤,长期卧床,需要协助导尿管方可排尿,每医院更换导尿管。因为行动不便,医院都是大费周章,家人也跟着担惊受怕。裘灵钧在了解到陈爷爷的实际情况后,立刻决定上门提供更换服务,并指导老人的家属为患者按时翻身拍背、压疮护理、饮食调理。8月8日,陈爷爷的子女们将印有“精湛医术,情暖人心”的锦旗送至裘灵钧所在科室,感谢裘医生的医者仁心,让陈爷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无独有偶,裘灵钧在莘畈乡卫生院服务时,有一名家住学岭头村的脑卒中患者童大妈,腿脚不便,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作为学岭头村联村医生,裘灵钧常常带着医药箱和血压计,坐着城乡巴士或是骑着摩托车,穿山越岭前往童大妈家中,为老人测量血压,宣讲健康知识,定期了解老人的用药情况。近几年的看护下来,童大妈的血压可以稳定在正常数值了。因自己的工作,群众得以重获健康,裘灵钧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工作之余,裘灵钧也不忘学习,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医院进行“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及进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她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心态,丰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裘灵钧说,“俗话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家庭医生的陪伴就是对群众生命健康的告白,我相信我会一生坚守岗位,守护百姓健康。”
楼妙芬
用责任和汗水织就疫情防护网
自从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楼妙芬就像一根绷紧的弦。作为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哪怕是在疫情比较平稳的时期,这根弦也不能松下来。此次疫情扩散,更让她精神高度紧张。
她的工作重心是对中高风险地区来婺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进行排查。据统计,婺城区疾控中心7月累积管控密接、次密接者人。楼妙芬说:“这个数字看着不多,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信息的核实、再核实,都凝聚着我们的努力。”
疾控中心的排查讲究一个“快”,一旦拖延,对密接者的检测、隔离等后续措施就无法落实,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密接人员的排查必须24小时不间断。楼妙芬说:“工作强度很大,基本上没有真正的休息时间。”哪怕是周末和节假日,她也要绷紧神经,在接到密接者消息的一瞬间,就要进入工作状态,第一时间与密接者联系,核实车厢号、座位号等基本信息,用大数据核查行动轨迹。如果在电话里讲不清楚,还要去现场和密接者面谈。她甚至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无密接者的消息。“把该隔离的人全部隔离,不该隔离的人尽量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排查密接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人员行动轨迹错综复杂,排查难度很大。7月,曾有一位密接者在商场内使用厕所,楼妙芬在联系时发现,他记不清厕所的具体位置,只记得大概的区域。商场人流量大,为防范可能的风险,当天半夜,楼妙芬带着工作人员,对那片区域的几十个厕所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拍下照片让密接者确认,并调出当时的监控,对次密接者进行排查。
除了排查,她还努力做好隔离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尽可能为被隔离者创造好的条件,比如在隔离点安装无线网络,为外地人提供暂时的住处。有些孩子吃不惯隔离点的饭菜,楼妙芬就与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协商,为孩子买肯德基、麦当劳改善伙食。
只要疫情还没有结束,楼妙芬心里紧绷的弦就不会放松。也正是这样,她和其他医护工作者为婺城区织就了一道疫情防护网,他们用责任和汗水守护着市民群众的安全。
宓蔚蔚
“医心”守护新生之花
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儿保医生宓蔚蔚正在为一名刚出生的婴儿做疾病筛查,她一边轻揉着婴儿的小手和腹部,一边温声细语地同宝妈讲解保健知识。
与此同时,科室门口还有四五组正在排队的家长,其中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同个小区的宝妈和我说宓医生体检特别细致,还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家长规划科学的养育方案,所以我是慕名而来。”
自年初出医学院,宓蔚蔚一晃14年的从医生涯,已将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带领成为儿童健康的“守护基地”,仅在今年,由宓蔚蔚所在科室完成了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人电子建档,覆盖率90%以上,3岁以下儿童发育筛查人,并积极推动辖区儿童眼保健和筛查项目。新狮街道儿童基数巨大,大量的数据采集、催诊与随访工作,考验着宓蔚蔚的专业素养和耐心。
“对待患儿和家长,耐心是必须的,因为有时我们不仅是儿保医生,更是家长的心理医生。”宓蔚蔚作为多位儿童的签约家庭医生,深谙对父母而言,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她常常会接到家长语气焦灼的咨询电话,向她求助诸如“为什么我家孩子最近不太爱笑了”“孩子屁股上长了个小红包怎么办”等问题,常常是孩子正常的喜怒哀乐与生理现象,但父母却过度紧张了。宓蔚蔚非常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总能用专业的解答破除家长的担忧,用柔和的态度平抚家长的焦虑。
同时,宓蔚蔚也能从细节中及时觉察到孩子的异常状况。今年年初,有位刚满月的婴儿来院二次体检时,宓蔚蔚发现孩子的体重相较初次体检几乎没有变化,但家长则认为孩子的饮食睡眠正常,故并未将医生的话放在心上。在次月的体检中,孩子的体重仍没有增加,宓蔚蔚深知一周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能再耽搁了,遂向家长提出孩子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医院做检测,检测结果果然如宓蔚蔚所料。家长赶忙将常规奶粉替换为无乳糖特殊配方奶粉,逢人便夸宓医生的专业与细致。
身为儿保医生,宓蔚蔚也有自己的烦恼,“国家出台的《母婴技术服务规范》明确规定孩子在三周岁前需要进行8次体检,但很多家长不重视不主动,使医务人员的大量时间被催诊工作所占用,也会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实际上,儿童在视听功能、语言表达、社交能力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大多数障碍都能在体检中筛出,及早干预,便可及早恢复。为提高家长的保健意识,近半年来,宓蔚蔚频繁走进社区开办义诊和讲座,积极宣传体检的重要性,力求从根本上筑起儿童健康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