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前景 >> 以数字处方药切入千亿精神健康领域,获
近期,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显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年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然而心理健康问题不止于学生群体,全体国民的心理健康数据更加触目惊心。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老年期痴呆)发病率达31.6%,终生患病率为16.57%,且精神障碍患病率总体仍呈上升趋势。
需求如此庞大,但我国心理咨询治疗资源供给却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持证的心理咨询师约78万,而精神科大夫全国约五六万人,医院的心理医生则仅人左右,再加上不重视、病耻感等原因,大部分人都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管理和治疗。
面对这种矛盾,正岸健康创始人CEO刘晓刚希望借助数字疗法(DTx)帮助切入解决,让国民能减少顾虑,及早发现精神障碍并及早干预治疗。“数字疗法不同于监管软件,它更像是一种数字的‘处方药’,患者可直接使用并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刘晓刚强调。
事实上,数字疗法早在年就开始兴起,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针对数字疗法发布了紧急审批指南,按风险程度建立了分类标准。美国数字疗法行业先行者创立的数字疗法联盟(DTA)也将数字医疗的定义逐渐细化,聚焦于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类处方式管理、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的干预方案。
相对于依赖药品或人工的传统疗法,数字疗法具备精准匹配治疗方案、支持线上线下多平台触达用户、与传统治疗形成有效协同成本低廉、随时可获取等优势,并在多个精神障碍领域得到验证,未来将成为精神类疾病的主流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因此,在美国数字疗法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许多数字疗法产品已经被纳入医疗体系,而精神领域也涌现了PearTherapeutics、AkiliInteractivelabs等,备受产业和资本认可的公司。
年刘晓刚聚集了互联网、精神科学、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核心团队,并创立了正岸健康,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开发千人千面的精神健康数字疗法产品,实现对精神健康障碍的评估和治疗。现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斯道资本跟投。
目前,正岸健康推出的AICBT-I睡眠障碍治疗产品“如眠”,医院完成中重度患者临床试验,进入注册阶段,并与数个睡眠中心、互联网医疗公司达成了合作。在“如眠”四期共计+的中重度失眠患者测试中,80%以上患者睡眠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中总睡眠时长提高25%,入睡潜伏期降低60%,失眠严重程度降低40%,睡眠效率提高30%,入睡后醒来时长减少58%。
由于正岸健康聚焦精神障碍领域,并选择目前公认最有效、干预范围最广的CBT(认知行为疗法)为核心,因而所有其管线建设的底层能力均相同。同时正岸健康采用统一的数字疗法中台,能够及时汇聚更新数据,使得底层CBT治疗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可支持管线的快速拓展。
除“如眠”外,正岸健康的体重管理、肠易激综合征、癌症、焦虑症、抑郁症的管线也均在开发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正岸健康还研发了一款情绪干预产品“今日晴”,通过积极心理学和CBT疗法对负面情绪进行及时干预,改善心理亚健康,防止进入抑郁症等精神障碍阶段。
从0到1,创造“虚拟治疗师”
带领团队从0-1搭建华米科技医疗健康业务线的过程,为刘晓刚种下了一颗医疗领域创业的种子。“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将发展健康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健康产业仍较为传统,大有可为。其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医疗资源不足,二是医疗经费不足,在我看来这两大问题都是效率问题,这恰恰是互联网、数字化可以解决的事情,也正是我所擅长的事情。”
刘晓刚曾先后任职腾讯科技、金山云、华米科技等企业,拥有17年互联网产品设计和业务线管理经验,当时刘晓刚和团队投入到慢病管理产品的研发中,通过线上平台对患者行为进行管理,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实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不过,刘晓刚意识到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心理认知,比起行为管理,更好的方法是对心理认知进行干预。
在智能手环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刘晓刚对睡眠领域有了极大的了解。他发现失眠人群数量庞大,并且不断增长,患者痛苦程度也非常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心理认知层面,同时可治愈,而且市场几乎处于空白。
因此在年决定创业的时候,刘晓刚和核心团队决定从睡眠切入精神障碍治疗领域。
方向确定后,刘晓刚及核心团队开始探索合适的产品模式以及商业模式。相对空白的市场一方面意味着竞争压力不大,另一方面也意味几乎没有可参考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最初有人建议采用电商平台模式,邀请失眠治疗师入驻,然后链接治疗师和患者。但刘晓刚认为,这种模式本质上并没有解决治疗师资源紧缺的问题,也很难提高效率,而且对治疗师过于依赖,成本也无法降低,那么平台本身的价值不大。“CBT-I是失眠治疗中的一线疗法,代表当今心理治疗的主流方向,效果显著但却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治疗师。
想要根本上解决治疗师资源和效率问题,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治疗师,因此正岸健康希望通过算法+数据,实现拟人化人机交互,并基于CBT框架出具个性化治疗方案,即创造一个“虚拟治疗师”。
刘晓刚对曾负责海尔家电智慧家庭人工智能平台规划的CTO苏腾荣提出了这个想法,经苏腾荣等评估,这种产品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实现,此后二人及核心团队又对产品路径进行了细化。
最终正岸健康的产品技术路径设定为:通过对话机器人的信息输入,以及面向垂直领域对话系统的语义解析、对话管理、知识图谱等完成情感数据收集和分析,再经过融合了规则决策引擎和深度学习决策引擎的个性化决策平台评估匹配输出CBT治疗框架服务,并达成个性化治疗。
当时的刘晓刚更像是破釜沉舟、放手一搏。“我对这个产品的价值和未来市场前景十分有信心,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真正研发出来这个产品。”
庆幸地是,虽然前期的研发过程艰难,但正岸健康最初拟定的技术路径没有问题,所以整体上还算顺利。不过仍避免不了在治疗方案等方面踩一些“坑”。“最初很多医生对这类产品没有认知,他们大部分认为难以实现,并不愿意支持我们。直到遇医院睡眠中心马靖主任,后来产品的临床评价医院进行。”
目前正岸健康的管线已较为丰富,除睡眠障碍外,情绪干预、体重管理、肠易激综合征、癌症、焦虑症、抑郁症的管线已均进入开发阶段。其中慢病方向的管线仍聚焦于精神层面,进行心理干预。“我们管线开发的逻辑是,选择与精神健康密切相关、管线市场需求大的病征,开发顺序也是由易到难,因为更难攻克的管线需要更多的积累。”
据了解,目前正岸健康的产品仍以文字交互为主,未来将支持语音对话等形式。根据正岸健康的计划,其将于未来一到两年内获得如眠的NMPA证书,以及其他几个数字疗法的临床验证,并启动相关的注册。
聚焦精神领域,探索多元商业模式
相比而言,正岸健康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过程则有些曲折。刘晓刚与核心团队为正岸健康规划了ToBToC和直接ToC两条商业化路径。B医院、体检中心、医疗服务平台、保险公司,医院等传统医疗体系一直被刘晓刚认为是数字疗法最重要的商业路径。在他看来,只有进入医疗体系成为“处方药”的产品,才是一个刚需产品。
然而被纳入医疗体系的前提是产品完成审批注册。由于我国数字疗法行业发展相对迟滞,认证机制仍不健全,标准也还未明确,因此少有产品通过官方审批。其实目前国内市场上严格意义上的数字疗法产品并不多,许多数字疗法企业由慢病管理转型不久,产品多仍处于研发阶段,即使完成临床实验的产品,也仍处于审批阶段。显然这条商业化路径是其中最传统、成本最高,也是最难的。
同时,正岸健康与医疗服务平台、保险公司等B端的合作颇为顺利,已通过企业合作提供EAP(员工心理援助)服务、医院合作共建精神专科等模式切入诊疗市场。
在与医院合作的过程中,也让正岸健康逐步完善了精神疾病数字疗法方案,在轻度精神障碍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了中重度精神疾病、精神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方案,通过DTx+药物组合疗法和情绪干预产品,实现了全病程的覆盖。
这也意味着正岸健康产品应用的市场进一步打开了。据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中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
ToC方面,正岸健康则将对医疗、心理健康相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