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北京明远天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缺爱心理综述

发布时间:2025/6/22 11:55:30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对“缺爱心理”如此评价:人的心理最大的痛苦的确源于缺爱,缺爱导致两种拒绝,一种是对自己的拒绝,让人自卑、自我否定、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一种是对父母和他人的拒绝,让人难以信任他人、内心抵触他人、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一、缺爱心理的定义

从源头来看,缺爱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陪伴或共情、镜映。有的缺爱者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和陪伴,比如小时候不是父母身边长大的,其他照顾者比较忽视孩子,包括孤儿、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其他事,忽视孩子。有的缺爱者缺乏的是共情和镜映;不共情的爱,孩子的内心很难被父母真正理解和呼应,孩子内心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从感受来看,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感受,具体感受为孤独空虚、焦虑不安、能量匮乏等。缺爱者内心渴望得到关爱,独处时容易滋生很强的情感匮乏感;但在亲密关系中,缺爱者又容易陷入过度卷入的情感纠缠,要么忽视对方、要么忽视自己,并且容易破坏健康的亲密关系。

从内心来看,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心理结构。缺爱者内心没有安全稳定的正面情感联接。有的缺爱者内心没有稳定的情感联接,认为情感是时断时续的;有的缺爱者内心没有安全的情感联接,认为情感是十分危险的;有的缺爱者内心的情感联接是负面的,比如带有施虐或受虐属性的,无法健康相处。

二、缺爱心理的分类

结合成因、感受和心理结构来看,缺爱心理大致有四类:

一是从小被关爱太少,属于“情感忽视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讨好求爱,觉得字不配被爱,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粘附型。

二是从小被打骂虐待,属于“情感虐待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自我否定,并对他人有敌意,发展为依恋模式的隔离型。

三是两种类型混合,容易让孩子又想索要爱,又害怕在爱里受到创伤,与他人情感时冷时热,很不稳定,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紊乱型。

四是从小很少被共情,属于“孤独成长型”缺爱。容易让孩子变得喜欢幻想,类似于武志红说的巨婴,发展为孤独自恋型人格。

三、缺爱与溺爱的关系

缺爱者中有不少是孤儿、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有虐待倾向,但也有不少缺爱者家庭结构完整,父母在生活中也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