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第一章第二节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23/2/11 8:37:48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一、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概述

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危险干预三部分中前两者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而健康危险干预则是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指导个体维护自己的健康,降低已经存在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及慢性Ⅱ型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少身体活动等几种健康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肥胖是罪恶的土壤,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有:正常健康人一低危人群一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一疾病一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1、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2、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3、基本策略六种方式: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危险生活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二、生活方式管理

(一)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

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二)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三)健康行为改变的4种技术:实践中,四种主要技术常用于促进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1.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知-信-行

2.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

3.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三、需求管理

(一)需求管理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

(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患病率:患病率可以影响健康服务需求,因为它反映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

2.感知到的需要:个人感知到的健康服务需要是影响服务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

3.消费者选择偏好:消费者选择偏好的概念强调个人在决定其健康干预措施时的重要作用。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职责是帮个人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事实表明,一些健康因素以外的因素,如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疾病补助等都能影响人们寻求医疗保健的决定。

(三)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四)需求管理方法:24小时电话就诊分流服务、转诊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卫生数据库、健康课堂、服务预约等。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有的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人”的形象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五)需求管理策略的理念:如果人们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健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服务效果会更好。

(六)需求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七)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和干预等。根治癌前病变

四、疾病管理

(一)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疾病管理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它以持续性的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果。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二)疾病管理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如糖尿病管理项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