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咨询中心 >> 咨询中心资源 >> 广州心理咨询精神分析视角下,焦虑的5个层
在这个时代,焦虑几乎无处不在。焦虑实在是太容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比如,马上要进行的一场重要考试,不知能否发挥好,焦虑;
身体不舒服,怀疑出了大问题,焦虑;
要见一个大客户,很焦虑;
要成为部门小组长了,不知道能否胜任,焦虑;
工资不高,每月入不敷出,焦虑……
适度的焦虑是正常且健康的情绪。然而,过度强烈或持续的焦虑,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则可能是患上焦虑症,会影响身心健康。
有些人还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或者说,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焦虑。
焦虑分为很多种,但所有的焦虑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即“冲突”,也许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冲突,也许是我们和外部世界的冲突。
从精神分析视角,焦虑按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可以分5个层次:
01.
失整合焦虑:怕死或不存在。不仅是惧怕肉体的死亡,更是惧怕自我的不复存在,是生死攸关的焦虑。
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是人与生俱来的。
一个小婴儿,出生时最需要的就是全然的照顾和呵护,所以,在生命的最早期,生存下来是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
如果早期出生时,有过被抛弃的经历,比如饿了无人照顾,哭了却无人回应,或许就会比他人有较强烈的死亡焦虑,在后面的生活中被激活、唤醒而显现出来。
有死亡焦虑的人,会把这种害怕转换成外面世界的不安全,会有很多危险来伤害、消灭自己的担心,转而害怕一些具体的东西。
自我不存在的焦虑,不完全是身体上、肉体上的被消灭,而是一种失去自我的的恐惧。
这是一种对自我将被另一个自我压制和吞没并感到自我不再存在而产生的恐惧,通常又被称之为“崩解”焦虑、“融合”焦虑、“吞没”焦虑。
失整合焦虑源于:
①害怕失去自我感;
②害怕与他人融合后丧失自我界限;
③害怕由于周围环境缺乏来自他人的理想回应或参照,自我会破碎或失去统一性。
比如,有些父母忽视孩子,或以爱之名义控制孩子,对孩子的爱是淹没的状态,要求孩子“听话”,从未看见孩子真实的样子或尊重孩子的需求,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爱,会让人心生恐惧。
这样的孩子只剩下一具躯壳,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和标准里,没有自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这些没有被看见的孩子,找不到自我存在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空虚、无意义感,长大后即使很成功却无法投入地享受生活,需要不停地寻找刺激、不停地更换目标,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他们恐惧亲密关系,害怕与人太亲密,所以有意无意地破坏亲密关系,或者表现得非常疏离,难以信任和依赖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亲密意味着自己消失,这是一件让人无比恐惧的事情。
在一段关系或者一种环境中处的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觉得没有了自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容易出现各种焦虑的情绪,然后以找事、指责、发脾气、分手、搬迁、辞职等方式,去缓解焦虑。
总之,他们宁愿选择孤独地活着,虽然痛苦,但能够感到自我是存在的。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被爱,但对他们来说,爱,意味着自己消失。
02.
迫害性焦虑:感觉外界存在很多的危险,其他人都是坏人,会伤害自己。
(比如其他人可能会在背后议论自己,总感觉有人在监视自己,会有种侵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迫害性焦虑较强,有的会有一些迫害性妄想,比如,路上有人看了自己一眼,就似乎在谋划着迫害性的计划。)
起源于克莱因学派的偏执-分裂位,在出生的头几个月,婴儿由于太脆弱、太害怕,会将母亲分裂为「全好」与「全坏」两种,把世界分为好坏对立的状态,将坏的和好的隔离开来,以避免好的感觉被坏的感觉吞噬的恐惧。
陈先生是某个公司的职员,他认为同事、领导对他都不好,对他抱有恶意,处处针对他。
他总担心别人会伤害/欺骗自己,在他看来,好的人是全好的,坏的人是全坏的,他要时刻提防着受到坏人的迫害。
而追溯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发现他成长在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家庭中,父母动不动对他各种躯体和精神虐待,他只能处处讨好父母,但潜意识里,他强烈地害怕和憎恨父母。
他内化了一个全坏的客体意象,并将这种可怕的意象投射出去,成为了迫害焦虑的来源。
03.
分离焦虑:害怕被抛弃和不被爱
这一焦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每当分离发生,必然激起我们婴儿期分离恐惧的潜意识记忆痕迹,尤其,分离焦虑是边缘性人格者的激烈而重要的体验。
这种焦虑体现在失去爱的客体,如父母亲人或重要养育者的丧失;以及客体爱的失去,如不被爱,不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