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100问心理动力治疗精神分

发布时间:2023/6/11 9:27:30   

第5问:心理动力治疗(精神分析)适合什么样的来访者?

重要的话说在前面。

在不想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的情况下,来访者尽量不要选择精分方向的咨询师,尤其是专攻经典精分的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界,一般都会把精神分析疗法称为心理动力治疗。所以,当来访者看到“动力”二字的时候,就可以在心里把它归类为精神分析疗法了。

传统或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人格改变。

因为受到行为主义的冲击,当代的心理动力治疗才开始把缓解症状作为咨询目标。治疗者也开始重视像焦虑、抑郁、强迫等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除。

“改变人格”这个术语,其实很难确切描述。

当把人格的概念缩小为性格时,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说降低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女孩克服怯懦胆小的性格。

但有时人格改变,也可指向一些更模糊的领域,比如更有时间观念,克服了拖延症,不再熬夜……

表面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成因。熬夜可能是童年和妈妈分床恐惧的延续,拖延可能是内在的不胜任感,没有时间观念可能是死亡焦虑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而深层次原因的发现,需要来访者和咨询师在长程咨询中反复讨论、确认,才能得出貌似接近真实原因的答案。

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也可能是五年,十年。

正统精神分析的一大特点就是旷日持久。一般一个病人需要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每周4~5次会谈,才能初见成效。

当代精神分析已经做出了很大改变,治疗时间一般在6-18个月,每次50分钟,一周一次。但会根据来访的情况适当增加频次,比方抑郁症来访发作期,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1-2周,咨询师都可能根据现实情况,与来访者协商增加咨询频率。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仍然太费时,费用也过高,一般工薪族很难承受。但是,它是唯一可以找到症状根源的疗法,也是能实现人格彻底整合的疗法。

精分分析疗法适合什么样的来访?有钱、有闲,还不能太老

精神分析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曾评价过什么样的来访,更可能从精神分析治疗中获益?

弗洛伊德的答案是,人不太老,病不太重。

我们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考虑一下适合心理动力治疗(精神分析)来访者的个人特征。

有人据此提出,年轻、有吸引力、善言谈、聪慧和成功的病人较适合做精神分析。如果再考虑国情,个人认为还要再加上有钱和有闲。

精神分析有一整套关于无意识、人格、自我防御机制、性能量等深奥、晦涩的语言系统。因而需要来访者既要具有领悟力,又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一点是动机问题。为什么年轻、有钱的人更适合精神分析?是因为这部分人同时具有缓解症状和改变现状的愿望。

经济条件一般的来访者,中年偏上的来访者,诉求都是尽量摆脱痛苦和不良情绪,可以维持正常生活,他们并不期待人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精神分析的理想来访者,是对生活和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人,想实现智力和情感上的潜能;在人际交往方面,包括同性和异性方面都更有成效;对自我更高的认同感等等……

我国心理咨询界扛大旗的人中专门做精神分析的人知名度比较高,如武志红、曾奇峰等人,让我们产成了某种错觉,误以为精神分析是国外比较流行的疗法。

山茨(Shands)从一些调查分析中看,国外精神分析治疗的人相当有限,保守估计只有2%的病人接受精神分析治疗,但是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者和学习者却不算少。

在美国社会,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是给人一种优越感的途径。因为精神分析对治疗对象从经济、智力和文化教养等方面进行了限定。

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接受精神分析。

山茨在《精神分析有前途吗?》这篇文章结尾处谈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作为一种治疗,精神分析前途黯淡;作为一种人格理论和研究工具,它将继续保持强大的影响力。

这个看法似乎正变成事实。

当代动力心理学实际是包含着大量“小疗法”的集合体。

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意象对话疗法、舞动疗法、催眠等,追根溯源,这些疗法的理论根基都是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可以笼统的划分为问题类咨询和发展类咨询两大类。

问题类咨询的来访者主要诉求是解决心理问题。失眠的人希望睡个好觉,强迫洗手的人希望可以停止强迫行为。行为背后的成因,对于这部分来访者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行为不再发生才是来访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895.html

------分隔线----------------------------